85旧案(3 / 3)
,脚步微点,身子翻飞如燕,只一道影子在雨夜里一闪,人已落到慈仁宫宫墙外。雨夜里,她的身影穿梭如雾,竟难有禁卫发现,一路向着明承殿而去。
明承殿上宫灯微微,已近不惑之年的帝王依旧立在窗前,看也不看一眼跪在三尺外浑身湿透的身影,只问道:“如何了?”
云姑的声音依旧极淡,不带感情地说道:“今夜皇后心情苦闷,当年柔妃娘娘一案总算有些眉目,幸不辱圣命。”
帝王的手握着窗前的木台,眼望着殿外的大雨,只道:“说。”
“是。”云姑微微垂首,“当年柔妃娘娘一案,听来像是当年的贤妃和淑妃共同所为。皇后娘娘未曾参与。”
“淑妃?”帝王眯了眯眼,眸中平日绝难见到的冷寒。他怎未曾想到淑妃呢?那白鹄香价抵千金,当朝除了元家有这家底之外,剩下的便是淑妃家中了。只是柔妃过世后,皇后帮着密诏赵氏回帝都,显然对柔妃会死早就知情,因而他才怀疑皇后暗害柔妃,嫁祸贤妃。
“皇后亲口与你说的?”帝王问道,却听不出心绪。
云姑答道:“皇后娘娘心思沉静,若非今日因着公主请婚之事心情苦闷,许也不能说。只是即便说了一些,也只是喃喃自语,说得极少。若非云耳力聪慧,只怕也难听得到。以云十多年来对皇后娘娘的了解来看,此事当信。”
帝王闻言缓缓望向芷兰宫的方向,说道:“朕知道了,这些年来苦了你了。”
“云本就是陛下的暗卫,效忠陛下是云的本分。”
“行了,你下去。只是日后要委屈你继续留在皇后身边做个宫女了。”
云姑微微颔首,见帝王摆了摆手,便起身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只留下大殿地上一摊雨水。
“小李子。”皇帝微微唤了一声,大殿后首走出一个躬着身的小太监,“掌灯,随朕去趟芷兰宫。”
小李子不敢多言,忙应了。执过灯盏,拿了油伞,刚要撑起,皇帝却亲自拿了过来撑了便出了明承殿。
芷兰宫里的门锁钥匙,皇帝身旁的太监向来带着,因着不知他何时会想来。待开了宫门,皇帝缓缓走了进去,大殿上小李子掌了灯,灯影有些昏黄,皇帝却慢慢走进屋里。抬眸看向墙上,那里本挂着他亲笔画的画像,如今却挂着一幅冬雪衬着的阁楼图。
皇帝略微看了看,微微一笑,转身行至桌前,那里放着一封信,慢慢展开,信上字体娟秀,字里行间皆是家常里短的问候闲谈,最后一句写着:“不知父皇身体可好?宁归不得周,但望父皇福寿安康。宁初嫁为妇,治家之事方学,少有画画之闲,画艺生疏,恐难入父皇之目。待来年定多练习,亲画一幅母妃画像奉给父皇,以慰父皇之思……”
皇帝合上信件,轻轻放回桌上,回身缓缓坐到了床榻之上,手慢慢摸着榻上叠得齐整的被面,一遍一遍……
“朕身为帝王,却护不得你,你可怪朕?”
“朕将宁儿嫁去大夏,此生不得见,你可怪朕?”
“朕,让那害了你的人在这宫中独享了十几年的荣华,你……可怪朕?”
皇帝一遍一遍摸着被面,小李子安静地立在屋外守着,暗暗吸了吸鼻子。世上之人皆苦,皇上不过是其中一人罢了。
这宫里的人,哪个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