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1 / 2)
同样是少年登基,失去父亲保护的帝王,玄烨和顺治小时候过的日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会,玄烨每日上午还是在上书房读书。但是下午,却被琬潆带着身边教导。从最开始的朝庭大致的情况,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具体情况,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给他分析职能特点,应该如何选用这些部门的官员。有时也会把奏折上重要的内容大概的说给他听。在琬潆的身边耳濡目染,玄烨被带领这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如饥似渴的吸收各种知识。玄烨心中感慨,怪不得说学然后知不足。三年前的自己,以为失去皇阿玛以后,行事已经于以往不同。而如今的自己,会头想想,只觉得三年前的做法太肤浅了,也只放在小孩子中间才能看看,如何能和混迹政坛的大臣们相比,更不用说皇额娘的英明决断了。
又想起这几年有人在自己面前嚼舌头,说自己十三四岁应该可以亲政了,至多等到十五六岁便是长久了。只是皇太后恐怕不会这么情愿还政,至少会拖到自己二十的时候。当时只是纯粹觉得皇额娘那般疼爱自己,定是为自己着想。开始学习朝堂政事以后,方知道皇额娘的决定何其英明。自己要学的是在是太多了。便是寻常的士子,苦学多年,二三十岁为一方父母,便算得上年少有为了。换做自己,哪怕是如同众人陈赞的那样聪慧,也不可能十几岁就能掌管一个国家。越发觉得那些那些人可恨!说千说万,百善孝为先。那些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离间母子之情,欲陷朕于不孝,便离不得其心可诛几个字!
玄烨翻看动着琬潆挑选出来的经典奏折和案例,提笔构思。琬潆给布置了一道作业,写一写关于六部和施政方针的看法。皇额娘说过,“作为一个帝王,结果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大局的眼光和任用、掌控臣子的手段才是重中之重。掌握了臣子,就是掌握了朝廷。吏部、户部和兵部是极其重要的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任命这些地方的官员,就必须更加谨慎。”
再想想皇阿玛年幼的时候,就是读书习字都要小心瞒着多尔衮,和自己一比,真是天上地下。大权是掌握在别人手里还是自己额娘手里。自己额娘手段如何,对皇子来说,真是太重要。当时皇阿玛亲政一定很艰难。关于皇阿玛的名声……玄烨摇摇头,不知道是那些人有心抹黑,还是事实如此。自失一笑,倒是多想了。只怕皇阿玛亲政没几年,皇额娘就开始参与朝政了吧。自己有记忆的时候,皇额娘都已经帮皇阿玛批阅奏章了。
怪不得皇额娘和自己说,觉得不能小看后宫女子。能在后宫生存的女子,心思手段绝对不比一个有算计的大臣差多少。也是,不说和皇额娘那般,就是有皇额娘一半,后宫那么多人,在加上娘家、家族的力量,实在不可小觑。更何况女人总觉得儿子是依靠。玄烨有些脸黑,自己有额娘护着,觉得是见很高兴的事。但是绝对不乐意将来自己的妃子护着儿子,不和自己一条心。以后,真不可掉以轻心,不过,皇额娘说过十七岁以前是不会给自己纳妃的,到那个年纪。自己的手段和见识自然比现在要好上很多,肯定不会轻易被花言巧语摆布的。
只是玄烨童鞋,乃真的想多了。像你额娘那样的奇葩,几百年也就出现了一个。而且乃才十二三岁呀,不是二三十岁,有必要现在就开始考虑后宫和子嗣咩~~~
琬潆很重视八旗的武力情况。除了丰台、西山几个大营,还有绿营兵等,又增加了几个临时军营。凡是年满十二岁的八旗男子,必须到兵营训练上五年,主要是在里面接受训练,也学习一些文字知识。八旗男子成年以后,可是以领取一份银米的。琬潆就规定,不去兵营训练合格,成年以后不能领取银米,也不能领取差事。琬潆还常常带着玄烨突然到各兵营巡查,根据看到的结果,有升有降。
玄烨渐渐也能在朝政上能有些想法了。玄烨从小嘴巴就紧,除了出来自己和明岚,哪怕是跟在他身边的很亲密的两个伴读,对于重要的事情,都从来没有听玄烨吐露过口风。琬潆很是放心,有些机密的措施也不大瞒着玄烨。因此玄烨看出了一些门道。琬潆自然不肯和孝庄同住慈宁宫的,一度很想重新修缮皇宫最东边的乐寿堂、宁寿宫宫殿。玄烨自然知道,自己皇额娘,是极爱享受也极会享受的,除了守孝的那三年,从来不肯委屈自己。何况依着额娘的性子,哪怕有人不安分,议论她享受奢侈,也必然是不放在心上的。
但即使这些年国库日渐丰盈,仍然没有行动,甚至提起一回,就叹一回气。而且从摄政那一年开始,不公开的储备粮草军需,年年不断,远远超过现在军队的需要。玄烨心下疑惑,便问琬潆是否在准备开战。琬潆大为欣慰,高兴的在玄烨的额头是亲了一下。不给玄烨害羞的时间,直接拉着他走到地图前面,指着西南、东南和西北,道:“三藩、台湾、准噶尔,此三者犹如有人于卧榻之旁酣睡。”每次琬潆一想起来要替直接修缮宫殿,同时就想起来将来还有好几场仗要打。哪怕台湾和准噶尔都是由玄烨他来解决,三藩绝对是自己要操心的事情。琬潆是不怕打仗的,也不认为会打输。但是战争实在是一件烧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