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4 / 5)
之下又是她最尊,想来由荣淑妃帮衬皇后协理六宫,皇后必定能轻松许多。”
太后瞪竹息一眼,语气淡然:“这事且容哀家再好好想想,皇后你跪安吧。”
我忙跪拜后出宫去。
出颐宁宫,只觉得背心一片汗湿,然而也百思不得其解。
太后不可能不晓得,杨卉对冯若兰恨之入骨,让杨卉协理六宫,岂不是给她机会对冯若兰下手?
回宫后将此事与净雯说了,净雯沉定思索片刻后问我:“娘娘以为,杨氏此番上位,可真会对冯氏下手?”
我毫不犹豫地摇头:“不会。她掌权后,冯氏一旦有差池,矛头必然指向她。她有尹泽,又怎会自断孩子前程?纵使不为皇位计,依她真真假假的性子,也不会给皇上机会记恨冷落她。”
净雯点头,她深深望着我,目中有难言的隐忧:“那么她对娘娘呢?”我眉头渐渐皱起来。净雯继续说:“娘娘恕奴婢说一句大不敬的。”
我点头:“你说。”
净雯道:“杨氏先前,待冯氏再如何嫉恨,却从未真正下过狠手。大约她也知道,要除去冯氏,决计不是一两日之事。”
这话不无道理,我再点一点头。
净雯又道:“然而如今她有皇长子,又是娘娘一人之下的高位,倘若再有了协理六宫之权,那么娘娘换位思考,她待娘娘,能当真没有一丝取而代之的心思么?”净雯的语气再沉些:“奴婢一早说过,娘娘是皇后,他日就是嫡子之母。太后此举,未必不是在点醒杨氏,只要有娘娘在一日,皇长子就必定不是最尊贵的皇子。陛下心中,旁的皇子大约可以一视同仁,然而娘娘所出,才是真正的大夏正统,他日继位也将是皇上心中首选。这些人人都瞧得明白,杨氏又怎能不清楚?从前杨氏确实是百般算计虞宸宫,也不曾真正与我们为敌。”
我下意识接口:“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冯若兰眼下俨然有失宠之兆,皇上心中,多少对冯氏生了嫌隙,杨氏又怎能眼睁睁见我日益坐稳后位,再生下儿子跟她的尹泽争?”
净雯深以为然地点头:“何况皇上待娘娘日渐厚重,杨氏当真就不嫉恨娘娘么?”
我苦笑:“更要紧的是,从前我那些谋划,杨卉多少是知晓些内情的,只怕就有那么一两件留下了痕迹,哪日再被她翻出来大做文章。我如今已无娘家可依,一旦我再失去皇上信任,又遭太后嫌弃,只会死无葬身之地。而除去我,杨卉她在朝中有父兄仰仗,问鼎后位的机会还真不小。”
净雯静静道:“且皇上今早已下旨广选贤能,于冯光培是一重困恼,然而于杨德忠,自然是乐见的。”
我点头:“杨德忠是武将,更多的是仰仗军功,与文官依附天子喜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杨卉的底气,又比如今的冯若兰足上许多。”
净雯道:“那么杨氏就更有理由相信,即便除去娘娘,也不必十分担心让冯若兰白白捡个便宜。到底她如今已有皇长子,论跟皇上的情分,冯氏如今未必就胜她多少。论家世,她虽称不上独占鳌头,可也是无人可以比肩的。再论子嗣,除去嫡皇子,皇长子就是头一份的尊贵。朝堂中人,也是见风就倒的性子,攀附有皇长子可依的杨氏,大约总不会错的。”
我皱眉:“她就不怕冯氏被立为继后,再生出个嫡皇子来,乱了她的盘算?”
净雯一脸沉定地摇头:“那大约就是日后的事了。今日事今日忧,明日事明日计。宫中行事,虽说要计深远,然而更多的时候,也是走一步算一步。到底这儿不同别处,形势瞬息万变,一日有一个的样。且人人都晓得,什么叫时不可待,什么叫机不可失。”
诚然,净雯说得不错。
换了谁在杨卉如今的位置上,俨然已有问鼎后位之势,哪里舍得不搏一搏?
何况太后这一动作,无异于昭示六宫,我已失去她的恩宠,拜高踩低,一向是后宫熟惯的戏码。
我在理清这一切后,反而心定,像一个胆刺终于浮出水面,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看得见,总比看不见的好。
我拭一拭额角的冷汗,望着西窗下地一株铃兰冷笑:“太后好深的心思。我如今也不得不叹服,论辨识风向,猜度人心,真没人比得过她。太后赏了杨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看杨卉领不领了。”
净雯沉声道:“如此,娘娘更应该早作谋划。否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委实被动,也免不了再生一番变故。”
我拿起来香几上的佛手把玩,将心思一点点磨锋利,磨通透。
太后已经打算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往后六宫风向必然又有大变化。那么,仅仅依靠夏沐烜的恩宠信任,不异于水中捞月,实在渺茫,亦不可靠。
我再沉一沉心思,不经意间瞥到佛手上一个牙印,猜到大约是芷媛贪玩留下的,失笑间心头顿时一亮。
净雯大约也觉察到了,唤我:“娘娘?”
我朝她微微一笑,将佛手丢桌上,疏松了心神道:“去瞧瞧小厨房的人参鸡汤炖好没有?一会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