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部分(3 / 3)
,和宁公主顺着宁熙皇帝意思,从不叫屈。至于后宫,和宁公主则是含泪劝说母后:“皇额娘,您以为,女儿参与朝政,是为我自己吗?您错了。皇阿玛他,春秋正盛,皇子、皇女,每年是一个接一个降生。而我最大的同母弟,如今才不过十岁。我们又没有强大的后族世家支撑。设想,等他能参政了,四弟、五弟也要开始在朝政上崭露头角。咱们家,可没什么嫡子即位之说。将来,万一要在上演圣祖末年之事。皇额娘啊,女儿不怕做汉武帝卫长公主,可是,女儿不能让您做卫思后哇!”
西林皇后闻言,吓了一跳,急忙下座,握住闺女的嘴,“话不能乱说。你可别吓皇额娘!”
和宁公主笑着摇头,“如今,只有女儿上朝堂,替弟弟把持势力。一来,压制那些企图左右立储的世家;二来,女儿是公主,我就算再嚣张,只要您与弟弟们不动,就不会引起皇阿玛猜忌。更何况,女儿是皇玛法抚养长大,很多事,比如抄家反贪了什么的,不用顾忌太多。”
西林皇后虽然不舍,但闺女志向如此,只得作罢。暗暗吩咐身边嬷嬷们,多留意留意京中都有哪些人家,有适龄未婚青年的,好给闺女找个好归宿。
这么一找,就找了十年。直到和宁公主年近三十,才算寻得一位如意额驸。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段野史,忒胡诌了!嘿嘿,顶着锅盖爬走!
要实体书的留爪,人数够了我就开!
191、固伦额驸【番外】
和宁公主拖到快三十未嫁,不是她不想嫁,也不是皇家舍不得这个处理外交、民族事务的人才,不让她出嫁。实在是——没人敢娶、无人可嫁。
本来,宁熙皇帝与皇后认为,皇帝女儿不愁嫁。更何况他家大公主,聪明能干,在外人面前,表现的端庄亲和,帝后宠爱,与储君关系和睦。怎么说,也是世家大族那些未婚青年争先恐后、挤破了头都要尚的主。
然而,事实总是骨感的。在第三次经历了预定额驸人选宁肯出家为僧,也不愿尚主这样的打击之后,和宁公主自己也有些灰心。宁熙皇帝大怒,愣是要给那个吵闹出家的青年封个法号。不就是想出家吗?朕成全你,顶着朕送的法号,一辈子身许佛祖,别沾染红尘了!
皇后也气得够呛,见皇帝如此安排,虽觉不妥,但懒得开口求情。
好在和宁公主自幼参与朝廷国事,颇有政治家的胸怀,耐着性子,劝父皇:“皇阿玛,这种事情,若是发生一次,那是别人的错。若是接二连三地发生,只怕,就是女儿不好,别人不愿、或是不敢娶。其实女儿也知道,身为女子,参政议政,对娘家来说,多个人分忧。可对婆家来说,就是打女婿的脸。他们也算是有骨气,不愿攀附权势。您不赏他们也就是了。何必再因为家事,而伤了大臣们一片忠心呢?”
宁熙皇帝无奈,只得安抚女儿,“珍珠我儿放心,皇阿玛一定给你找个称心如意的额驸。叫他们好好看看,我家大公主,不是一般人能配的上的!”
和宁一笑,“谢皇阿玛。”
虽然此事并非首次,但对皇家来说,确实很没面子。帝后二人心疼大女儿,怕惹她伤心,连几位皇子的婚事,都推后再办。
因此,那些有闺女没儿子的世家,跟那些有儿子没闺女的世家,形成两个鲜明阵营。天天互骂,职责对方耽误自家儿女婚事。
宁熙皇帝借机扶植一批没有背景、一心干事的官员,清肃朝堂。
正在朝堂忙碌之时,西南传来消息。云南彝族部落永宁土官赞禄君长去世。身后留下年轻的夫人与年幼的儿子,与君长之弟格里,惨淡支撑局面。
赞禄唯一的继承人年幼,赞禄夫人便请旨,请求朝廷派官员前去教导小君长。实则,是希望朝廷能延续旧制,封她为摄政夫人,代儿子管理永宁。
彝族地区,女性执政,古已有之。朱元璋时期,蔼翠地区,就有著名的奢香夫人。永宁地区,就是奢香夫人的娘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