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埋线头的新皇帝(4 / 5)
室里,允禔的某一根神经被触动了,大哭:“汗阿玛,不孝儿子来向您请罪了,您把我带走了吧!”
就这样,有这两个带头,底下一片哀嚎,兄弟们只想把老大的声音给盖下去。而太子,他开始还劝着他爹,后来一想起对他爱护有加的祖父,双手从搭着父亲肩膀相劝的姿势上移开,改为双手搭着棺材痛哭。
在旁大臣们看着不像样儿,不能误了吉时,硬头头皮劝:“万岁爷,别误了吉时啊。”
胤礽抬起朦胧的眼睛,正要说,埋得慢一点,又看到了仁孝皇后的棺材。对了,帝后要合葬。这一看不得了,悲从中来,爹妈全没了啊!他又冲到了仁孝皇后的棺材那里,抱着棺材大哭:“额娘!额娘!额娘!!!”哭得声儿都变了。
女人堆里也不太平。能有资格来的女人很少,太皇太后来了,皇后来了,皇后的妯娌们来了,都是正室。即使这样,有了太皇太后在,还是热闹了起来。
太皇太后一直念叨:“现在那边儿在做什么呀!”
一听说马上到了吉时,快要结束程序了,她不干了:“我得去看看皇帝。”这说的皇帝还是康熙。
这一通闹,最后以淑嘉派人请示,胤礽同意太皇太后去看一眼而告终。
最后,皇帝皇后拖着太皇太后出来,身后一堆儿关门而告终。
如果你以为事情到此为止,那你就错了。
————————————————————————————————————————
回到京城。
乾清宫,东配殿。
皇帝一只、太子一枚,先帝儿子一把、宗室一堆,大臣一群,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兄弟们劝皇帝节哀,允祉说得最有条理:“大行皇帝归天,做儿子的没有不难过的。臣弟请陛下为江山社稷保重,为太皇太后保重,为汗阿玛保重。”
大家跟着说,对啊对啊,现在您最重要,您得好好儿地带着大家奔小康,呃,错了,是建设一个美好的封建主义国家。
胤礽颓丧地道:“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只是,事到临头不由人!今日见汗阿玛龙輴入地宫,自此永隔,不由悲从心生。又见……仁孝皇后……”再哭。
这就没法儿劝了,允俄、允祥挺身而出,表示这事儿咱们有经验,皇帝哥,您得把自己日子过好了,才能叫你妈不担心。
胤礽用一种哀怜的目光看了这两个弟弟一眼,又对其他的弟弟叹道:“子欲养而亲不在,最是折磨人。我已如此,安能令你们再受折磨?诸妃母、嫔母,年过五十又有子在外建府者,如有意,你们可接出去奉养。有什么事儿,我顶着!”
这话一出,谁又会说他不想养亲妈呢?
有活着妈的纷纷表示,皇帝哥真是太好了,全了咱们天伦之乐。
允禩一阵狂喜,然后萎了,他妈不够年龄。
雍王爷很忧愁地想:只希望现在快点儿允许接额娘出来,在老十四还没搬出来之前……
老十、老十三两个贴心的好弟弟就忧伤了。
宗室、大臣,连忙说,皇帝真是个好人,推己及人,全人骨肉天伦,再没有比您更圣明的了。其中海章夸得最真心:快走吧快走吧,走了就不用我头疼她们在宫里的装修问题了。
接着,皇帝就说了一句让人背上冒冷汗的话:“今日见允禔,我心亦有所感,只可怜惠妃母有此一子,倒像是没有一般。”
外人不敢多嘴,自家兄弟,也不敢多嘴。
雅尔江阿胆气比较足,问道:“皇上的意思是?”
胤礽和气地看向诸弟:“你们谁愿意奉养惠妃母?”话是这样说,目标人物已经锁定了。
允禩很快地站了出来:“臣弟幼时曾得惠妃母抚育,今允禔自作恶,臣弟愿侍奉妃母。”不答应不行啊!惠妃抚养过他,人尽皆知。
胤礽很开心地道:“你有这个心,我就谢谢你了。”
然后他宣布散会,接着,把允禩给留了下来:“这事儿难为你了,我知道的。不过你放心,嫔母在宫里,有朕和皇后奉养,你和福晋也可来向嫔母请安。待嫔五十寿后,你照样把她接出去奉养。到时候,惠妃母处,朕另有安排,必不使你为难就是。”
允禩心说,你可真够黑的!行,我信你能想出法子来,事到如今也只好信了。
允禩诚恳地说:“惠妃母与臣弟有大恩,今皇上兴前所未有之隆恩,宫中妃母、嫔母尽出,独留惠妃母,实在凄凉。皇上不因允禔之恶而连惠妃母,反为妃母筹划,臣弟自当……上行下效。”
胤礽开心地大笑:“好兄弟。”
事情完了吗?
没有!
——————————————————————————————————————————
先帝葬毕,康熙留下的痕迹就算清了大半,要再过个年,那剩下的就是法定的某些日子里的形式性哭祭了。
后宫此时却热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