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新婚蜜月结束鸟(5 / 5)
,早间起身之后,叫她往外头走走,她每天必去皇太后祖母那里的。一大早就不在毓庆宫了,或可把东边宫中正殿布置一下,权作白日理事之所,晚饭再回来,正好那时候詹事府的人也出宫了。汗阿玛意下如何?”
胤礽与康熙的想法是一样的,正房大老婆,怎么能住到别的地方去呢?尤其,原本前明的东宫,那里正殿的匾都叫摘了,绝对不能长住,权作落脚的地方还差不多。
康熙一听,胤礽所说,正是他所想,当下拍板同意了,还缀上一句:“此事不急,先着内务府把屋子收拾出来,册封之后再说也不迟。你们新婚未及一月,万不可轻易挪动。”接着又指挥胤礽,一些新婚期间的注意事项。
倒像是寻常父子之间的谈心了。
这厢父子谈心,那厢,也有父子在谈话。
华善问:“都查清楚了?”
石文炳有些汗颜:“有一半儿了,”看华善要瞪眼,连忙解释,“这事儿得不着痕迹,这么些个人,都是小户人家,还有两个家都不在原籍了,要费些时日。”
“不在原籍的,要好好查。暴富的、有亲眷得提携的,都要仔细打探是谁在照看。”
“儿子省得。”
“现查的这些,可有谁是可疑的?”
“有两个,一个是小太监,家中本是揭不开锅的(华善插口:‘废话,不然谁家上赶着把儿子给送进宫割了’),如今居然置了大片家业,听街坊说,是在宫里当使的人捎来的银子。儿子查过了,不过是个小太监,月钱统共那么几两,绝不能置下这样的家业,必有人……”
“唔,接着挖!”
————————————————————————————————
淑嘉这里,每天雷打不动地步行去宁寿宫。并不担心天天见面没有八卦,后宫人口不少,自然不少八卦。大福晋的病是可以说一说表示关心的;康熙从南方带来的王贵人快要临产了,如果生下阿哥,就是老十六;四阿哥胤禛的侧室李氏,算算也怀孕有八个月了……
真是道不完的八卦。
胤礽从康熙那里讨得了允许,当天回来就跟淑嘉说了。淑嘉一想,总憋在毓庆宫里也不是个事儿。她是不喜欢李甲氏与李佳氏,但是不可能躲一辈子。撷芳殿那里,也有些太监宫女,她也想观察一下。
怎么说,撷芳殿那里也是挂在毓庆宫名下的,没道理自己放弃地盘。不过康熙有话,现在还不能过去。要等一切收拾好了,也过了新婚期,再考虑布置事宜——太子妃的主卧,还是在毓庆宫的。
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就有一件大事等着她——册封的日子到了。
淑嘉重新穿起了朝服,全套行头披挂上镇。
康熙以大学士阿兰泰为正使、礼部左侍郎席尔达为副使,奉册宝至毓庆宫。惇本殿里,金册、金宝陈于案。淑嘉这回要六肃三跪三叩,然后由侍女从正使手里接过册、宝,再递给淑嘉。
等使者出门,第一道程序就算完了。淑嘉看的太子妃金宝,玉箸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上面用满汉合璧的文字篆着‘皇太子妃之宝’。
金册更晃眼,据说当初给她指婚的诏书也写得非常华丽,不同于皇子指婚,只是当时接旨的是石文炳,淑嘉什么都没看到。这会儿正好欣赏。
一排的金版,四角钻孔,用金丝拧在一起,成折子状。上面是刻的也是满汉合璧的诏文:“惟尔都统伯石文炳之女,毓质名门,庆成礼训,贞顺自然,言容有则。作合春宫,实协三善,曰嫔守器,式昌万叶。备兹令典,抑惟国章。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妃。往,钦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欤!”[2]
看完,搁到匣子里,锁好。还有个象牙雕的钥匙牌,顶头是只凤凰,下面是个圆形,有巴掌大,竖字,中间雕着‘皇太子妃’四个大字,左右的字体略小,一雕‘总钥匙’,一雕‘册宝函’。一面汉文,一面满文。
然后是去拜康熙、拜奉先殿,与此同时,康熙派人去太庙告祭。
接着就是见皇太后,然后……回家!谁叫她婆婆是元配皇后,而康熙目前还没有再立皇后的打算呢。
皇太子妃的上岗证,到手了。
与此同时,皇太子夫妇,结婚整整有一个月了。
作者有话要说:[1]是我猜的。
[2]太子妃的册宝,没查到记载,不过既然是正式册封了,就得有全套的家什。于是,这是偶参考皇后、皇贵妃、皇太子、亲王的印给编了个金宝的形制。金册上的诏文是李承乾家老婆的,偶改动了一点==
话说,关于太子夫妇的记载,实在是少得可怜啊!明明有这么个太子夫妇的,结果很多关于他们的仪制上的东西都没有。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