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平反(2 / 2)
官员,自然也有贪生怕死避敌不战而受罚的官员,奖奖罚罚升升降降,事情便也就此过去了,但不知怎的,皇帝的叔叔晋王忽的上了折子。
折子针对其中一个不战而逃的官员进行了斥责,又提起了三年前的那场哒子灾,当时这个官员得了功劳的,晋王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那一次极有可能这官员作假冒功。
晋王皇帝的最小的叔叔,才能出众,性情纯善,当初为先皇镇守边关十几年,协助先皇帝固稳江山的一大功臣,后随着年长体弱,交出兵权,但没有回当初分封的富饶南方之地,而来到地处偏关的山西,重新封号晋王,做了一个规规矩矩的闲散藩王。
当初先皇驾崩突然,朝中不稳,就晋王最先表明态度支持太后正统。
因此皇帝对这个叔叔甚有好感,对于叔叔的话便特意多留心,便令人去查,这一查,果然查出问题,发现这个官员那次的功劳果然作假的,于乎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更多的旧账被翻了出来。 当初刘乔生得令诱敌出战,结果深陷围困,却不见援兵,又四处求援无果,为了拖延哒子,给全城的百姓挣得躲避舍的时间,放弃及时撤退的机会舍生取义。
事后那些官员怕被追究避敌不救的罪责,上下串通一气,才给刘乔生扣上避敌不战而逃结果反陷入哒子围困而死的污帽。
“….贼奴祸国生灵涂炭,有承事郎解县知县刘乔生、民壮周长葛实力杀贼,舍身为国,本忠义之士,偏遇奸邪之徒,蒙蔽朕心,混淆黑白,实乃令万民切齿,今特下旨复其忠义,擢升刘乔生为奉直大夫,授协正庶尹,赏内库银一千两,通传天下军民,奉以为正???¨” 宋三娘子伏在地上已经泣不成声。
刘梅宝说不上多么激动,但也很高兴,善恶有报总让人高兴的事,想来这一家三口泉下有知该闭眼了。
而跪在最外围一圈的师爷也激动浑身乱颤,他忍不住抬头看几步外的卢岩。
卢岩穿着自己的武官官袍,按照位次规矩的跪在队列里,虽然跪着,身形依旧看上去很挺拔。
晋王…¨师爷在心里重复这个名字。
那个人¨那个人竟然跟晋王府有关系,还能说动晋王上折子,可见关系还不一般,就算不晋王本人也肯定王府直系???.
怪不得指使的动那般品级的官员为之拼命,怪不得不敢声张,因为他一个藩王也好藩王子女也好竟然敢擅自离开王府,别说被京城的皇帝知道会降大罪处罚,就太原府的知州也有权利资格上门斥责。
藩王,正统皇族血统,在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另一方面来说,又皇帝最忌讳防备的人,好时则好,一旦翻脸,那边六亲不认,宁错杀一百,不放过一个,这一个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又合理存在的事实。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个真正的皇族王侯啊,对于他们这等出身的人,做梦也没想过会跟这等人物沾上关系。
师爷激动的浑身瘙痒,他家的大人他家的大人真一真一太他娘的吉星高照了!这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运道?怎么好事都让他碰上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要送到别人头上,还不一定好事还坏事呢,别的不说,那么多求援的信件发出去,除了卢岩,半个人也没来相救,就卢岩这边,那孙四孔第一个念头还将送信人杀了装作没看到呢。
师爷心里又叹了口气,说好运道,这好运道也用血用真本事换来的。
同时再次痛心疾首,他可以想象,晋王当时怎样痛快的允许卢岩大开口,要前程要钱要什么都行,而自己的这个大人又怎样的头脑一热提出了这么可笑的要求……
人都死了,要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就算想要讨好人家女儿,娶过来好好的疼惜不就足够了嘛,真搞不懂这莽汉脑子里都想得什么…¨
师爷只觉得心悔的都要碎了,当初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果然不杜撰的,这世上真有这么不着调的人做出一些不着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