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约法三章(6 / 7)
多,当社会实习吧。”
“具体工作?”
“在一个餐厅,当服务生。”我干瘪瘪地开口。
母亲穷追不舍,马上追问“什么餐厅”“在哪里”等系列问题;我只能一五一十地全部交代了。她听完微微皱着眉心,并不赞许的样子,“下班太晚。”
“没什么,”我立刻说,“餐厅、学校都在市中心,有地铁,很快就到。”
母亲不为所动:“工作时间太久。”
“一周二十四小时而已。”
“我觉得没有关系,”顾持钧介入我们母女之间的交谈,“那家意大利餐厅我大约知道,环境不错。许真能自力更生,这是值得赞许的好事。”
他一说完,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我感激地看着他,顾持钧对我颔首,还微妙地眨了眨眼,仿佛我们认识了很多年一样。对他我真是没有抗拒力,我明显地觉得心跳又快了一拍。
母亲这才不再反对了,看来顾持钧的话对她很有影响。
撂下餐具,下午的拍摄工作又要开始,我爬下楼梯,穿过迷宫一样的船舱准备离开,走到了电梯旁等纪小蕊的时候被人从后叫住,是个穿白衣服牛仔裤一身干练的年轻女人,她笑着自我介绍说叫孙颖,是顾持钧的助理。
我诧异:“怎么?”
孙颖对我非常客气但又十分得体,“许真小姐,顾先生让我跟你说,不要忘记带书给他。”
我微微一怔:“啊,好。”
没想到,顾持钧对这事还真是上心,我以为他跟我的那些话都是客套之辞,说说就算,居然不是。
到餐厅时还不到上班时间,我换了衣服到休息室去,只看到沈钦言坐在休息室的一角静静看书,微翘的长长的睫毛轻轻一颤,勾着我的心也一跳,打消了叫他的念头。
我轻手轻脚走过去,走得近了,也看清了他手里的书原来是本电影杂志,叫《影像风景》,我曾经看过几期,相当有知名度的老牌电影杂志,有一批出色的记者和编辑,影评有深度,照片往往惊人的漂亮。我之前也注意到沈钦言的储物柜里有几本电影杂志和戏剧类的书籍,不过并没有多想,年轻人看这些不足为怪。
所谓无巧不成书。沈钦言正在看的那页,恰好那是一篇顾持钧的访谈,杂志的左页配图是他的整张大幅照片——
顾持钧坐在一个四壁都是书架的书房内,一只手支着下巴,一只手翻着搁在沙发扶手上的书;他穿着非常随意,没加任何修饰,白衬衣黑色长裤,额前的头发微微垂着,专注地看着书,黑色的窄框眼镜让他显得儒雅之极。
照片里的光线是那么柔和,只需看上一眼,莫名的感动融化在这张温柔的照片里。
我想着今天在海轮上见到的顾持钧,他和母亲一个站一个坐,小声商量电影情节的一幕;谈到电影的时候,他目光湛然,我当时就想,有这样一双眼睛人必然视力很好。
但他在这张照片里却带上了眼镜示人,敛去了他作为影星的锋芒,只让人疑心他是不是资深学者或者年轻有为的大学教授。
“你是顾持钧的粉丝吗?”我笑问。
据说社会学家的报告,八卦让人际交往制造安全,同时制造黏性;而有个共同的偶像的话,人们会立刻感觉相见恨晚执手相看泪眼。只是沈钦言的反应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他被我吓了一跳,“啪”一声合上杂志,回头看着我。
“抱歉吓到你了,”我忍俊不禁地道歉,“看他的照片看的那么出神啦就忍不住插话了,其实我也是他的粉丝。”
他把杂志放到柜子里去,凳子转了个方向,很认真地回答我,“不是。”
我啼笑皆非,“不是粉丝你看的那么入迷干什么?”
沈钦言凝神想了一会。在我以为他就会这么沉思下去不再开口的时候,他低声说:“我喜欢他演的电影,他的演技非常好。”
我哈哈一乐:“唔,这还不是一个道理吗。他人也非常好。”
今天去了一趟片场后,我才知道,顾持钧在这部片子中的戏份其实并不算太多;但他的的敬业程度别人真是难以望其项背:他从会不迟到早退;即便没有他的戏,但他依然到场,配合别的演员对词;不论多么辛苦,你也不会从他的嘴里听到任何一句抱怨的话。
“他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演戏只是演戏,而他是不是,我总是觉得他是在享受电影,只要他出现在镜头下,总是焕发着生命力。”
“总是这样吧,”我说,“这是他的工作啊。”
“我的意思是,他有一种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哪怕他现在不需要怎么努力了。一般情况下,对一个享有盛誉的顶级电影明星来说,不论他表演得如何大家都会走进电影院;只是走到这个层次的演员想要更进一步就非常难,因为往往无论作出多大的努力,因为观众实在太熟悉他了,所以在影片中所看到的不是他的角色,而是明星本人,但顾持钧却能克服这种困难。你看影评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大都只谈起他的角色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