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2 / 3)
第二天,沧海酒店的包厢,李乐桐差不多是踩着点儿去的,还没进门,就听到笑声不断。宴席还未正式开始,大家坐在旁边的沙发上闲聊。一个包厢里都是人,两具沙发显然不够用,连沙v扶手上都坐的人。老爷子分外高兴,银白的头发梳的一丝不乱,中山装穿的整整齐齐,笑意一直就在脸上没下来。师母也陪在旁边,和大家随意的聊着天。一见李乐桐,孙可为立刻站起来让座,“师姐、师姐你来了。”然后向廖盛介绍,“廖老师,师姐不容易呢,在外地出差,特地赶回来的。” 羞的李乐桐想钻到桌子下面。
“哦?好,好。”廖盛连声点头,“你们都来了好,都来了我高兴。我每年就带这么几个学生,你们每一个,我都挂记着。来了好,都来了好。”
“老师,傅大伟和刘亚琴也都通知到了,我带了电脑,一会儿他们会从美国与我们视频。哦,还有在比利时的葛冲,他也是。郝宁在青海出差,一会儿电话联线……”孙可为报着未到场同学的安排。
无人提及韩远径。三年来,他像是人间蒸发了似的,谁都不知消息。老爷子也知道些李乐桐与韩远径的事,所以,从来不当着她的面提他。
看着廖老师的面容,李乐桐想,今天韩远径即便真来了,也值。她不能不来,不能对不起老师。不就是一个小人韩远径吗?我李乐桐还怕了谁吗?
想到这里,她掠了门一眼。就这一眼的时候,她眼见门被人轻轻的推开,进来了一个人。大家正在热切的聊着天,没人注意到他,只有她的眼光与他的对上正着。李乐桐立刻垂下眼睑。
“韩师兄?”不知是谁,带着怀疑的声调喊了起来。
韩远径穿着浅灰色的西装,无框的眼镜使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他开口,声音低而温和,“廖老师。”
在短暂的投到韩远径身上后,大家的目光都转向李乐桐。李乐桐面色沉静,似乎是进来的这人和自己很不相关。
“远径?真是你?”李乐桐感觉身边的这个老人似乎有些激动。
是啊,韩远径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曾力劝韩远径考博,说韩远径悟性好,心又沉静,坐得下来。韩远径婉言,自己家境一般,待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再考虑。廖盛也赞同,这毕竟是商品社会,光做学术,不能养家糊口。
“廖老师,是我,我来晚了。”韩远径说这句话时的声调,多像上学时啊。上学的时候,他在院里勤工俭学,有时廖盛召集开会,他赶上有事去的晚,也会用像现在这样的语调说,“廖老师,我来晚了。”
廖盛身边有同学站了起来,打算让座。李乐桐也打算站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服务员的声音给她指明了方向:“各位,可以开餐了。”
李乐桐听到这句,立刻起身,绕开主桌,走向另一张桌的位子,坐了下来。
一阵乱轰轰后,大家都坐定了。人很多,只能分成两桌坐。
廖盛有些激动,“这样分开坐,大家太生分了,服务员,能不能把桌子合起来,我们一起坐?”
服务员有些为难,“先生,这是圆桌。”
“圆桌也不要紧,”韩远径的声音温和,“请你们把那张桌子移过来,拼在一起,原来是两桌的菜,还各上各的,只是挨在一起就可以了。”
服务员请示了一下,同意了。
众人站在旁边,圆桌很大,服务员拆了桌面,又找了帮手,弄了好一会儿,停顿了。
现在是两张大圆桌挨在一起,像一个上下一般大的葫芦,看着有些滑稽。廖盛满意,“嗯,这还差不多。现在时兴用大圆桌,像以前,都是食堂那种长条桌,最适合聚餐。”
桌子重新安排了,又为坐在哪里而费劲。按理说,廖盛应该坐在最中间,可是,最中间恰巧是全桌最不如意的地方。最后还是廖盛一锤定音,“我就坐在中间,让你师母坐我对面。”然后又补充了句,“反正我们出来,就是为了热闹热闹,吃什么、吃多少,我都不在乎。”
李乐桐一直没说话,看廖盛坐下了,自己想拣个远一点的位子坐,却听韩远径说,“乐桐,坐这边吧。”
他的声音不高,但全桌都听到了,有人望着李乐桐。李乐桐若无其事,“大家就近坐吧。”然后不由分说的在一张圆桌的桌后坐了下来。
廖盛忽然想起韩远径失踪三年的事,于是板起脸,“远径,这些日子,你干什么去了?”
韩远径笑的自然,“这三年我在国外,有点事。”
“有事也不至于没联系啊。”
“请老师谅解,确实是不大方便。”韩远径仍然神色不变。“不过,这三年,我时时刻刻的想着老师,想着我们在一起时的样子。异国他乡的这三年,这种念想给了我很大的支撑。现在回来了,亲眼看到大家都还好,我觉得很高兴。”
李乐桐低头不语,她不想听这些话,如果可能,她会把耳朵给塞上。
廖盛看了看李乐桐,嘴上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话题很快就转到一边儿去了。韩远径问老师师母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