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归故里(5 / 8)
伪装成年货蒙混过关的,有一段时间北京火车站的保安大爷对我们产生了怀疑,见一回查一回,二话不说先撂小黑屋里审讯一番,搞到后来,我们不得不自己凑钱买了一辆二手车,昼伏夜出偷偷上路,比在部队里执行任务那会儿还艰难。一来二去,我就养成了夜里开车的习惯,甭管多困,一握方向盘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倍儿精神。
行至小镇外围一处荒野地段,我停下了车子,唤醒了睡眼惺忪的Shirley杨。她抬头看了看外边,问我到哪儿了。
“最多一个钟头就该到地方了,”我拍了拍在笼子里打着转的犰狳,“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咱不能带着它去给老人家上香吧。”
Shirley杨裹着毛毯下了车,我俩合力将铁笼抬了下来。这厮贼精明,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打算,立刻用两条后腿站了起来,前爪不停地挠着笼子,想早日离开铁笼。被它那双又圆又亮的贼眼一盯,Shirley杨顿时精神了,笑眯眯地揭开了盖子。犰狳趁着夜色“嗖”地蹿出老远,很快就消失在黑幕中。不知为何,我忽然有些舍不得,顿觉怅然若失。Shirley杨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表,要跟我换班。我坚持不肯,两人互相调侃了几句,又继续上路。
破晓时分,我终于将车开到了镇上。本打算找一处僻静地方,将车歇下打个盹儿,可不知为何,脑袋里异常清醒,合上眼睛翻了好几个身始终睡不着。我见Shirley杨睡得正香,不好意思打扰她。心说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不如先去周围逛逛,等她醒了再去找杨家的房子。
天灰蒙蒙的,日头还蒙在云层里,小镇比想象中还要安静。我深吸了一口带着薄雾的空气,快步走在这个陌生的乡村小镇上。因为不认路,又没有什么比较明确的路标,我在街头漫无目的地遛了两圈,大概是因为时间还早,一个行人都没碰上。尤塔镇比想象中要大了许多,典型的美式南方建筑,再远一点的地方能看见农田。我想起Shirley杨口中的老宅似乎就在农场附近,不觉多了几分兴趣,准备去农田那边看看情况。可绕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通往田垦的路,反而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好在周围没人,我随即转身离开,忽然发现巷子尽头的小屋里有一个人头探在外边,正朝我这边看。天际尚未吐白,巷子里的能见度有限,窗口的人头一直探在屋外,灰白色的头发在风中晃动,远远地看着像是一位稀古老人。我冲他摆手问好,然后慢慢地走了上去想询问出路。不料刚一靠近,那个外国老太太几乎跳了起来,飞快地抄起一包黑乎乎的东西朝我砸了过来,随即“砰”地将窗户锁死了。
我险些被成袋的生活垃圾砸个满头,一时没明白自己怎么就把老太太给得罪了。我大步走到窗前,厚重的窗帘将视线完全遮掩,根本看不清屋子里的情况。我绕到大门口,按了几下门铃,半天没人应门,要不是刚才亲眼所见,我简直快要相信眼前是座空屋。
一直杵在人家门前总不是个办法,我决定去找Shirley杨问问,万一是人家的迎客风俗呢?回到停车的地方,我整个傻了眼,四周不见Shirley杨的身影。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难道她等不到人,出去找我了?我不敢再到处乱逛,老老实实地钻进车里等着Shirley杨回来。几分钟后就见她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我推开车门报了声平安。她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说:“还当你迷路了。想不到回来得比我快。”
我把刚才发生的怪事向她简单描述了一遍。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我怕她尴尬,立刻笑了起来:“又不是大事,这只能说明老太太警觉性高,黑灯瞎火猛地冒出来一个陌生人,指不定是把我当成不法分子了。”她听了这话心才放下来,答应不去追究。此时天边泛起鱼白,笼罩在街上的雾气逐渐散去,远处的农田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Shirley杨指着地平线上的小黑点说:“那个房尖看见没?我们步行过去,大概要二十分钟。”
“不开车?”
“我想走走。”
“那成,我们走。”
杨宅所在的位置离镇上有一段距离,隔着半片长满野草的田地,看上去颇为惨淡。我记得她曾经提过,自从杨教授过世之后,镇上的祖产大多已经处理变卖交由中介打理。唯有这处房产,一直抽不出时间打理。听她的意思,这趟回来除了祭祖之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收敛老屋。
我俩到了地方,两人顿时都傻了眼,不知为何房子周围被人竖起了隔离带,密密麻麻的钢丝线绕得老高,大门前挂着木质告示牌,警告大家远离此屋。大老远的回趟老家,这副光景任谁见了都会恼火。Shirley杨大步上前准备翻墙,我瞥见篱笆一角,急忙将她扯了回来。
“有电。”
她吓了一跳,顺着我指的方向才发现角落有一部发电机。
“农用机。附近到处都是这种牌子,”她犹豫了一下,转头问我,“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手法粗陋,”我检查完隔离网,安慰她说,“起码可以肯定不是有关部门对你们家有意见。回镇上问问吧,说不定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