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部分(2 / 3)
中的“厂”字和“小”字也坏了。于是就变成了“口白”。
灵光并没有出现得那么快,这主要是酒精起了作用,古洛觉得有所触动,就下意识地摇摇头,就像是要把没用的纠缠甩掉一样。这种物理性的动作却产生了化学反应,古洛恍然大悟。
空气是炎热和污浊的,尘土就是在晚上也没消停,在空中飘动,只是使用了缩身法,躲过了人们的眼睛,钻进了人的鼻腔、咽喉,引起阵阵咳嗽。路灯被酷暑搞得无精打采,这也是人们希望的,因为在这种热天,光亮会引起人们对太阳的联想,过敏的反应就会出现,至少是心理上有影响。尽管如此,这个城市也是值得看的,当然是对古洛和胡亮而言。因为他们毕竟很少来这个中国的中心地带,所谓的中原地区,这里的风土人情打动着他们的心,古老的回忆也会时常浮现在人的感觉、心灵、头脑,甚至皮肤的触觉中。中国文明神秘、美丽的灵魂将会在他们的随意中露一下脸,然后就消失在炎热和混乱中。
但这种思古之幽情,古洛现在是做不了了。他着急回去,着急在那间闷热的房间里,静静地思考,解开这难解之谜。
然而,他的想法落空了,因为老张正坐在他们的房间里等着客人。
“我来看看你们。”老张手里拿着一个尼龙网兜,里面装着西瓜和甜瓜。这些时令水果让人看一眼,就清爽不少。古洛并不高兴,但出于礼貌,他还是装作高兴的样子,和老张寒暄着。
老张切开了西瓜,是沙瓤的,水分很大,由于在凉水中泡过,很解渴解暑。贪吃的胡亮一边说好,一边吃着。古洛也拿起一块,但他的思绪立刻就跑到那几个字上,对吃的东西非但视而不见,而且蜜一般甜的瓜也让他味同嚼蜡。
“如果那张纸在撕下来时,把一个字撕成了两半,那么就会发生和刚才霓虹灯一样的情况。这是可能的,因为纸明显是一半,虽然字是后来拼凑起来的。那么那一半是什么呢?字的偏旁最有可能。‘良’的偏旁如果是‘水’字旁,就是‘浪’字,如果是‘犬’字旁,就是‘狼’字,好像还有‘王’字旁的。那么‘心’字呢?如果有偏旁就可能是……”古洛手边没有辞典,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的思维集中了起来,换句话说,是无知强制约束了他的思维。“只有个‘沁’字呀!”古洛想不出其他的字来了。“偏旁是三点水,如果‘良’字也是呢?那就是‘浪沁’,‘浪沁’是什么意思?”古洛一时解不开,就脱口说出了这两个字。一贯破坏古洛工作的老张,忽然瞪着两只眼睛说:“咋?你要去浪沁?”
像是一个尖锐的金属物,如针一样的东西刺了古洛一般。“浪沁?你说这里有个地方叫浪沁?”古洛的心真像是书中常说的那样,一扇窗户打开了,灿烂的光照耀进来,美丽的景象呈现在他的眼前。
“浪沁县。你们不知道?”
“我们怎么会知道?又不是坐地虎。”胡亮刚才和老张聊得挺投机,已经熟悉到可以开些小玩笑的程度了。
“嗯,是山区的县,穷县。”
“你有关于那个县的地图或者介绍的资料吗?”古洛兴奋地问道。
“队里有吧。”老张不敢肯定。
“走,到队里去。”古洛立刻下了命令。
“原来浪沁是个县,那么这个死者,甚至乌伏虎可能就是这个县的人。不,乌伏虎不是。”古洛想起乌伏虎的材料,上面清楚地写着他是中原市人。“不过,也可能是老家。也可能不是,但一定有关系。那么‘工夫’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大概也是地名,会不会是这个县里的地名?如果那张纸是完好的话,‘工夫’写在‘浪沁’的下边就很可能是县里的地名,或者其他什么。但纸是拼凑起来的……就当是完好的吧。最有可能的是地名?不,也许是其他的什么。不管如何,先看看那个县的情况。”
古洛打开了老张问值班民警要来的浪沁县的地图册,关于浪沁的介绍文字,也是在地图册中的。“没办法,咱是市局,和他们没太大关系,材料很少。”值班民警解释道。
这是张很详细的地图,每个村的名字、公社的名字都有,位置也很详细。古洛按照刚才破解浪沁的方法,把‘工夫’这两个字添上偏旁,和地图中的地名对照,但却没有找到。
古洛失望地把地图推开,仔细思索着。“那会是什么呢?人名?或者根本和浪沁没有关系?都有可能。真是漫无边际。明天和浪沁县联系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古洛想到这里,就对老张说:“谢谢你们。把东西还回去吧。”
当他把地图册合起来给老张时,随意的一眼让他看见了地图的出版年月:1967年。“67年,是‘文革’达到高潮的一年,都停产闹革命呢。没想到那时还能出地图,而且还是挺详细的地图。”古洛想着,又拿起地图册,随意翻了一下。第一页是毛主席语录,第二页是出版前言,上面说这个地图册是反对封资修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因为那些封建、资本主义的地名都被贫下中农更改了,改成了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名字。经历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