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1)(10 / 12)
,“程知行的确是年纪轻轻就入阁做了尚书郎,有何不妥?他的功绩,你们哪个比得了?照你们的说辞,反观历朝历代的君王,是不是也应该苦熬资历再继位登基?那些几岁就坐上龙椅的帝王,就不该青史留名,有些居然还成了明君,这跟谁说理去?朕不到二十岁就登基,掌管天下大事,这么久了,在你们看来,是不是也已变得狂妄自大?”
几个人被他噎得张口结舌。
皇帝睨着他们,没好气地道:“白吃皇粮白拿俸禄,多好的日子,知足些不行么?怎么就这么见不得人好?朕一向对自家人格外心狠霸道些,你们是知道的。别惹得我哪一日当真狂妄起来,再容不下你们。”
几个人噤若寒蝉。
忙忙碌碌地迎来腊月,到了小年前夕,百官放年节假。
除夕傍晚,下起了雪,天赐却带着两名小厮去了外院放爆竹。小家伙这一年每日跟着师傅习武,长高了许多,小身板儿更结实,举止变得灵活敏捷。纵使如此,程夫人和程询、怡君也不放心,担心放爆竹时受伤,手边无事,便一起去外院观望。
天赐和小厮兴高采烈,几名护卫就在近前瞧着。天赐瞧见长辈,笑着跑过来,张着手臂让父亲抱。
同样的年龄下,天赐与修衡不同,特别依赖长辈,尤其依赖程询。父亲在近前的时候,能让他抱着,绝不会自己走。
程询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俯身把儿子抱在臂弯,用大氅裹住,“累了?”
“没有啊。”天赐笑着说,“放爆竹有趣,离远些看着也有趣。”
程询贴了贴他的小脸儿,“这倒是。”
天赐商量父亲:“爹爹,过两日,您可不可以跟我一起放爆竹?”
“可以。”
天赐心满意足地笑了,又转头问祖母、母亲,“我们一起,好不好?”
程夫人只是笑。
怡君则点一点儿子的眉心,“好什么好?我跟祖母可玩儿不了这个。爹爹陪着你就行了。”
天赐点头,“那好吧。”
雪花纷纷扬扬,落得急了些,北风也更猛了。
“回房吧。”程询转身,把儿子的小脑瓜都用大氅罩住,“看来是一场大雪。”
天赐乖乖地不动,却接话道:“瑞雪兆丰年。”
程夫人笑说:“是啊。”与怡君随着程询往回返。
路面已经覆上薄薄的一层积雪,展目望去,大红灯笼、春联无声地洋溢着喜气,耳畔回旋着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
走出去一段,忽然听到管家用鲜见的激动的语声喊道:“夫人、大爷、大奶奶,老爷……老爷回来了!”
三个人齐齐停下脚步,转过身形,望向府门。
暮光之中,清瘦挺拔的身形跃入眼帘,身着道袍,衣袂随风飘扬。
身影由远及近,面容越来越清晰。
是程清远。
满面风尘,面容清癯,目光清明,鬓角却已斑白。
天赐的小脑瓜钻出来,循着父亲的视线望着来人。
程询则被孩子的举动唤回神智,解下大氅,裹住天赐,交给随行的卓妈妈,随后阔步迎向父亲。
程清远唇畔逸出笑意,停下脚步,眼神温和地打量着长子。
程询在他近前站定,撩起锦袍,跪倒在地。
程清远上前两步,伸手搀扶,“快起来。”
程夫人和怡君走上前来,前者神色恍惚,后者眉宇间盈着笑意。两人屈膝行礼。
“您一向可好?”程询打量着父亲,“怎么不见随从?”
程清远微笑道:“我请两位高人随我进京,进城门后,随从护送二位去了护国寺。”
语声未落,天赐欢快的语声传来,“祖父?没错。是祖父诶。”
程清远展目望去。
“是天赐。”程夫人轻声道,“我们的长孙。”
程清远往前迎了几步,手有些迟疑地伸出去,抚了抚天赐的面颊,“好孩子,你怎么会认得我?”
“看画像。”天赐认真地说,“爹爹、娘亲画过您好几幅画像,有一幅,挂在修衡哥哥房里。我经常看,认得您。”
“真聪明。”程清远的神色不再平静,笑容不再含蓄,他伸出手臂,“让祖父抱抱,好么?”
“好啊。”天赐笑着点头,大眼睛凝视着祖父的鬓角,“您头发白了,画像上不是,在外面很辛苦吗?”
程清远柔声说:“在外并不辛苦。是祖父已经年老。”
程询跟过来,笑道:“先回房吧,回房再好好儿说话。”说着,刮了刮天赐的鼻尖,“让祖父抱着你回去。”
“祖父会不会累?”虽然知道这是祖父,但到底是初次见到真人,当下没法子无所顾忌地依赖,考虑的便是别的。
程清远笑道:“不会,只管放心。”
天赐见父亲撑着伞陪在一旁,笑着点头,搂住祖父,“那就好。”
怡君则扶着婆婆的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