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刺杀美津子 (1)(9 / 11)
看清楚里面的情况以后,张扬晃身而动,眨眼之间已经出现在六个人的面前,拳打足踢,已经把这些人弄昏了过去。张扬在房间里面找到绳子,一一把人绑上,才出了这个房间又奔着另一座房子而去。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张扬已经搜查完了所有的房间,一共打昏了十三名海盗。张扬将他们都捆绑起来,放在了一个房间里。然后才走进关押陈剑波的那座大房子,把里面的人都放了出来。
张扬让陈剑波等人拿上海盗的武器,又仔细的搜查了一遍,确信在这个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漏网的海盗,才把其中的一个海盗弄醒过来,张扬用英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们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劫持的船只在哪里?”
索马里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和意大利语。只要用英语问话,那名海盗肯定能听得明白。
那名海盗惊恐的看着张扬和身边本来被自己人关押着的那些人质,颤抖着声音说道:“我叫达桑,是负责在这里做饭的厨师。这里只是我们关押人质的一处据点,一共有15个人,有两个人出去买菜去了。劫持来的船只现在已经开往哈拉尔代雷。”
张扬知道,索马里的哈拉代雷和霍比奥都是位于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以北的沿海城镇,这两个地方一向都被认为是海盗的老巢。
自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国内各派打打停停,经过不断分化组合,逐渐形成索马里兰、邦特兰、拉汉文兰和艾迪德等摩加迪沙派别四分天下的格局。
索马里内战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部族矛盾和党派之争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西亚德政府1969年上台,长期执政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腐败严重和裙带之风盛行。这些矛盾与部族关系夹杂在一起,全国对此怨声载道,使国家更加穷困潦倒,反政府武装就相当于起义一样,就在形势一触即发之际,西亚德急调本部族人士从全国各地挺进首都保卫自己。
未料此举引发其他部族各自拥兵进入首都抢占地盘,国家军队官兵各自携枪投奔自己的部族参战。首都局势急剧恶化,西亚德政府立刻土崩瓦解。
在无政府状态下,军阀混战争权夺利,抢占地盘;西亚德卷土重来,率残部进逼首都遭到迎头痛击;以M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摩加迪沙遭到重创,最终被迫撤离;国际社会的多次干预和调停均未奏效,和解会议时开时散,各派武斗时打时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
正是在这种无政府状态、战争和饥荒的影响下,索马里的许多人,包括原政府军的一些训练有素的军人,都纷纷看中了这种风险较低而又回报较高的职业...海盗。
海盗出击往往配备卫星电话、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通讯器材,拥有自动武器、火箭筒等武器。海盗在战术上经常采用“子母船”方案,即出动一艘较大的拖船作为其海上移动“基地”,锁定目标后从“基地”出动数艘各载有6至10名武装人员的快艇包围船只,这样就兼顾了行劫时的灵活性与后勤补给问题。
源于海盗训练有素,装备先进,所以得手几率较高。由于行劫多有重金斩获,大多数海盗在当地颇有名气,几乎等同于“社会名流”。他们修建富丽堂皇的沿海别墅,出行开着豪华汽车,甚至还额外娶妻。
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的好处,在这样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少于500英镑(约合785美元)的国家,人们缺乏其他维持生计的手段,能带来巨额赎金的海盗活动自然拥有了生存发展的丰富土壤,导致处于贫困线上温饱不济的索马里人参加海盗的越来越多,海盗队伍呈现逐步壮大的趋势。
以前张扬只是在网上浏览或者是在华夏国新闻节目中知道一些索马里海盗的消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业务也会发展到红海、地中海沿岸,亚丁湾成了自己的油轮绕不开的一个地域。现在海盗已经朝飞扬集团的船只伸出了贪婪的手臂,如果不能想个办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今后自己可能就要经常的往反索马里一线了。
“很好,达桑。我想你会有办法通知你的伙伴们把那艘华夏国籍的飞扬6号油轮送回来的。”张扬笑着又说了一句。
达桑刚一沉吟,陈剑波手中的枪口就对准了他的脑袋。
不要忘记给点推荐、收藏、鲜花啊,游龙还的再吆喝一声,各位大大看望以后不要忘记给点鼓励啊。
“很好,达桑。我想你会有办法通知你的伙伴们把那艘华夏国籍的飞扬6号油轮送回来的。”张扬笑着又说了一句。
达桑刚一沉吟,陈剑波手中的枪口就对准了他的脑袋。
“不要杀我,我可以打沃尔达的卫星电话。”达桑急忙说道。张扬问道:“沃尔达是谁?”
达桑说道:“沃尔达是我们的首领,就是他押着劫持来的货轮往哈拉代雷去的。”
在陈剑波的枪口监视下,达桑用卫星电话与沃尔达通了电话。沃尔达在电话里知道了达桑这里的情况以后,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