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百家同道(大结局)(3 / 5)
而孔子所要宣扬的成器和不器,其实归根结底又都是辩证和统一的一种思想。教化苍生万物要成器寻找自己的思想,又要让他们不要臣服于固有的思想,坚持思想之道,因而百花齐放变化万千,百家思想,归根到底,也都是对道的追源。
一个道,演化出了万千的可能,再撒播出去,文明和宇宙的繁衍,千年万年也只不过是一顺而已了。
“你呢?苏林,你现在也足可以从这里出去,为你自己的不器之道,播种创建新的世界……”
老子微微笑着,又看向了苏林,说道,“诸子百家的圣人,都看破了这一点,创建了许多世界……你原先便是从春秋大世界而来,还有浩然大世界,梦蝶大世界,法家大世界,史家大世界,五彩斑斓的小说家大世界……你呢?苏林,你是否要创建一个不器大世界呢?”
“否也!老子在上,化身大世界,虽能得到永恒,却也失去了生命独有的精彩!思想之道,孤也……”
大道就在眼前,化身前去,混沌之中播种开辟世界,便可以成为永远的存在。可是,面对这样终极大道的一幕,苏林却是笑了笑,把所有的记忆和混沌思想,都聚集了起来,最后望了老子的化身一眼,笑了笑,缩了身体和思想,化作了一道思想之针,嗖的一下,从鲁国孔家的那尊孔子圣象当中又钻了进去。
“今天的《论语》就讲解到这里了,大家回去主要还是要结合意思的理解去背诵!高考有几道默写会考上面的……”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课堂,恍若做了一场大梦的苏林,揉了揉眼睛,眼前的这一本《论语》看起来却一点也不像从前那般令人讨厌了。
(全书完)
完本感言
老子在《道德经》当中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本来是《儒术》的完本感言,但实际上,我并不太想说这本书了。因为再说什么,也无法改变书已经完本的事实吧!不过,像小学写作文一样,为了避免不被各位读者大大说离题,还是先简短地说一下这本书的前生后世,最后再发表一些我的乱七八糟的感想吧!
开篇的老子的这句话,是写这本《儒术》最大的感慨吧!这也是为什么书的后来会把老子的《道德经》搬出来的原因,简单的说,《儒术》这本书从开书的草率,到几万字以后真正的用心认真,再到后面的崩盘掌控不住往小白文方向发展,也是一般作者都会经历的过程吧!
我骨子里并不是一个玄幻小说作者,这本书也不是纯粹的玄幻小说。诚如我在书中说的,我开书的时候,本来就想要写一个思想的世界。像结尾说的,感觉到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思想精神流于表面的形势,包括我自己,也难免被社会大环境绑架了,作出很多违心的事情,说出很多违心的话。
每一个人,应当都会有一个很天然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思想进化的先天趋势。但是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却阻碍了太多太多称之为“梦想”和“纯粹”的东西了。
写《儒术》,我看了很多诸子百家的典籍,能切实表达给大家的却是非常有限。而且后期我也懒得让主角再频繁的去抄诗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己也厌恶这些,我企图想要多写一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却往往控制不了,如何将义理和小说爽点套路结合起来,做起来真的很难吧!
就好像做人的忠义两难全一样,是我做不到,没有那个掌控力和精力能量去完成一部我心目中的“有思想的小说”。各位看官也许看起来很轻松,一目十行,但是作者的每一个字,都是键盘啪啪啪敲出来的,是脑袋智海当中无数次构思当中最后选取出来的一种。
最先,在这本书的立意当中,我强调的主角苏林是要贯彻“君子不器”,这是孔子所言的君子之德。但是为什么又要将孔子设定的修炼体系称为“成器”呢?我在文中反复强调了孔子的这个矛盾性,其实,这也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因为人或者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具有矛盾性,在矛盾和纠结当中,才会不断地走向正确的道路。
成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才我并不成器,我从小到大并没有按照一贯成器的标准去做。包括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也没有去“成器”工作,成为这个社会大工厂里面的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而是坐在了电脑之前,对着键盘啪啪啪,给大家讲了一通“君子不器”的故事。
也许,我讲的并不成功,也许,我说的你们也都当笑话看。但这的确是我想要说的故事和思想,后期开始崩盘,但是实际上还是很符合一些读者的爽点和看点,也依旧有许多读者看得津津有味,百度指数和盗版的读者还是比较多的。
本书的订阅虽然掉了很多(主要是开始对本书寄予厚望的一些书友的订阅),但是实际上,一个月也还是有个两三千块吧!可是我知道,多写只能是多错,加上一些个人家庭的原因和精力问题,便在这里完结吧!
按照原先的计划,苏林夺取神器回来,也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