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湖碎尸案 (1)(8 / 12)
那媳妇直着眼看了小伙子的背影一阵儿,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咽了口唾沫,开口问道:“到底是怎么了?咱们这片儿出什么样儿的案子了?”
老宋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已经走到门口的大嘴治保主任开口了:“不是咱们这片儿,是龙潭湖,杀人碎尸。”
主任出门去了,那媳妇仿佛坐公共汽车遇上急刹车的动作,猛地一弯腰。
老宋就在这时候追了一句:“那肉呢?”
媳妇抬起头来,胸口起伏,脸色煞白,好像在想事儿,对老宋的问题恍若未闻。
老宋又问一句:“原来箱子里那肉呢?你们不是留了一半吗?”
“肉……肉?”那媳妇醒过神儿来,“啊,我们给……扔了啊。”
“扔哪儿了?”
“垃圾道里……那肉有的味儿不对,可能不新鲜了,我们就给扔了……啊,不,整个儿味儿都不对,坏了,我们就给扔了……”
“都扔了?”留下的那个侦察员问。
“都,都扔了。”媳妇带着哭腔,语气却是斩钉截铁,一边鸡啄米似地点头。
老宋点点头,让侦察员去垃圾道查扔掉的肉(后来的确发现了一些),假装没看见那漂亮媳妇颤抖的嘴唇。以后,两个警察再没问过这个问题。
不过,当了多年刑警的老宋说,后来想想小伙子笑的时候那一口整齐的白牙,竟然打了一个哆嗦。
世界上有些事儿啊,能糊涂,就糊涂一点吧。
很快,那位老爷子被请到有关部门。反复核查之后认定,老头的确是出去遛早儿,在路边儿上捡的这个皮箱。当时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就近拿到女婿家,才发现里面是装在塑料袋里的冻肉。就这样,和大多数京城老人家疼晚辈的想法一样,挑新鲜的给女婿家留了一半,剩下的自己带回来了。不过,老爷子说看着那肉挺新鲜的,闻着可是有点儿酸味,他估摸着是冷库里冻得时间太长了。正犹豫是吃还是扔的时候,警察同志来了。
检验结果,“冻肉”和旅行袋中的碎尸属于同一受害者。
新证据上的刀痕,进一步证实了宋队的看法,而“龙宫”管理员提供的线索,明显直指案情的关键。
警察们分兵几路,一路查附近的大哥大所有者,一路查那种皮箱的销售点,一路查有大号冰箱的家庭。当然,还有一路,老宋亲自抓,去追那“土”字脸的奇人。
就在这个时候,龙潭湖那片的巡警开着巡逻车回来了。下车就叫老宋,喏,宋队,是你要“土”字脸的吗?给你抓来一个……
老宋吓了一跳:抓来一个?你小子吃多啦?因为人长一“土”字脸就给抓回局里,这雷是你扛啊,还是我扛啊。
现实世界里,千万别以为警察想抓谁就抓谁,乱抓人是要受处分的,甚至有时候还很严厉。有警察明明把案子办错了也要屈打成招,这里面的案子就不乏怕抓错了人受严厉处分而将错就错的。
照老宋的想法,真有发现谁长“土”字脸又符合作案条件的,也要先监视,再找证据,有了证据再讯问……
哪儿能看长相就把人带回来啊。要人家说嫌疑犯长得气宇轩昂加一对猫头鹰似的眉毛,您总不能去国务院把总理带来吧?
人家巡警“扑哧”一乐:“宋队,忙晕了吧,我哪儿能因为长相抓人呢?这小子是有案子的。”
“什么案子?”
“杀人案。”
“啊?”
其实,这小子还真涉及一起杀人案,只不过连从犯都算不上。
这案子破得奇快,所以倒值得一说。
那天,巡警的车刚出去,就得到110通知,在某某街拐角发现一具男尸。
快速赶到的警察马上开始检验,发现尸体还柔软,旁边扔了一辆自行车。死者只有一处伤——半边颅骨被砸得粉碎,旁边还扔着一块粘着血的水泥板砖,很明显是凶器。
旁边正好有一个卖烤白薯的,虽然吓得够呛脑子还很灵活,说是看见一帮小混混跟这个人口角。小混混中有一个过去就把人家的自行车推倒了。受害人揪住一个混混,不防另一个混混抄起一块板砖照他脑袋就一下,然后一哄而散。
“认得这几个混混吗?”警察问。
“不认识,不过,其中有一个头发染成黄色的,一个染成绿色的,一个女的。”
录完证词,巡警队长抬腿上车,无意中转头一看,远处胡同口有几个人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路灯之下,正有一个黄的,一个绿的,一个长发女的……
“去,把那几个叫来问问。”巡警队长叫一个联防过来,刚冲那边一指,那几个人掉头就跑!
人一跑就是命令,巡警和联防们追击的追击,上车的上车,马上开始追捕。
就这么几步路哪跑得了呢,大部分混混束手就擒——原来,他们把人打了,但并不知道把人打死了。所以他们跑散了以后,又过来看看风声,如果人伤得轻也就算了,要是伤得重大家赶紧回家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