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骨功”洗劫德国专家公寓案(5 / 6)
个信封是欧洲某国政府的专用信封,质量很好,吸收力强,指纹残存可能性大,而犯罪嫌疑人没有前科,盗窃的时候心情紧张,可能导致手指浸汗,会留下较为深刻的痕迹。有这两点,即便作案后擦拭了信封,依然可能有残留指纹的存在。
“这只是一个逻辑问题加一个经验问题。”老侯说。
【3.“瘦哥”现形记】
这次的盗窃案,在水管上采到的指纹证明了外贼的存在,下一步,就是找人了。
有了嫌疑人的形貌特征,在农大周围发动社会关系找人,倒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仅仅三天,一个绰号“瘦哥”的家伙,就落入了警方的视线。
顺便解释一个疑问:有朋友看到老萨前面描写此案内容时,对于30厘米的地方人能够钻过去表示怀疑。也有朋友认为只有直径比肩宽的空间人才能够通过。其实,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人的肩可以上下错动变形,柔韧性好的人能通过的空间比我们想象得要狭小。可能有人会记得一则吴桥杂技团节目《钻桶》的广告。称表演者以过硬的腰、腿、顶功,将自己的身体折叠于直径35厘米、长70厘米的木桶内,从容自如地钻进钻出,洒脱、柔美、大方。
该节目有单人表演,也有双人表演,双人表演的钻桶大多是年龄较小的少男少女,表演诙谐,富有童趣。
由此可以看到:演员可以通过的桶径不过35厘米,考虑到表演时的安全系数和钻法的不同,从30厘米直径的地方钻过去,并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生活比故事精彩,大体如此。
不过,提到这个表演,忍不住剧透一下:要不是这帮演杂技的,那洗劫德国专家宿舍的贼,最后的命运也不会那样悲惨。
“瘦哥”是一农大周围颇有点儿小名气的混混,用官话说属于“社会闲散人员”,意思是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组织关系的“三无人员”。这种人按照警方说法属于案件高发人群。忽然有些寒毛凛凛——兄弟认识的几位以自由撰稿人著称的老哥,照警方这个分类只怕都不大稳便……
“瘦哥”倒不是自由撰稿人,但收入肯定不亚于自由撰稿人,理由是按图索骥的时候发现此人自己还买了一辆车,虽然是小面吧,那年头有辆车就算是阔的了。贾平凹先生如何?当年爬格子也就是个养家糊口,好像还没混到买车的地步呢。
“瘦哥”在推测发案时间前后离开了农大,去向不明。他的小兄弟证明此人的确“练过”,柔韧性很好,劈叉比女生还利落,至于练的是不是缩骨功那倒没法证明。
听说“瘦哥”有一辆面包车,老侯说对上了。对上了的意思是:现场只出现一个嫌疑犯的指纹,没车他没条件给人家搬家啊!
去向不明不要紧,只要你没离开北京,公安局要找特征如此明显的一个家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很快有线报称黄村附近发现一个出手阔绰的瘦子,老侯部下的侦察员接近后很快取得指纹比对,证明在德国专家公寓里满世界按手印的正是此人。
一切都没有了悬念,对老侯他们来说,抓捕“瘦哥”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咦,这位不是怀疑会“缩骨功”吗?难道不怕他跑了?
这就是抓捕的艺术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如不知道他有这个本事,贸然进家抓人,这小子把自己摆得跟蛇似地藏在哪个家具里,的确是不太好找。但是既然知道你会这一手儿,警察就可以找个让你没法施展的地方抓你。
“瘦哥”是在驾车外出的时候给逮住的,警方三辆车从左右后三面挤上来。
连车门都封了,驾驶室里的“瘦哥”只能束手就擒。
老侯说了:“缩骨功?三辆车挤一小面,哪怕他会金刚大法,也甭想从我手里跑喽。”
萨说:“侯爷,我觉得你们警察有点儿乏味……”
老侯:……
萨:“好不容易碰上一个会缩骨功的,这样抓了多没劲啊,您应该找个电信铺光缆的钢管让他钻进去,直径40厘米呢,有他周旋的余地。”
老侯:“然后呢?”
萨:“然后您也钻进去,和他在管子里面搏斗一番,最后让他输一个心服口服……”
老侯:“……这又不是拍电影,我一个警察让他输得心服口服有必要吗?”
老侯知道我是跟他开玩笑。
审问的结果很有点儿电影剧本的意思:这位“瘦哥”在江湖中属于坐地虎一流,对这楼里住进一个德国人早就有数,也知道这老外家里颇有些外边见不着的好东西,很有心做他一票。他是根据德国专家房间里十几天没亮过灯判断其家中无人的,于是选了个夜黑风高之夜,顺着水管摸到早看好的没关闭的通气窗口,施展功夫钻了进去。
本来,他是想拿两件电器就走的,不料一进门厅居然发现一个装满洋酒的酒柜。当时所谓XO人头马是传说中的东西,“瘦哥”二话没说就抄了一瓶。不料入手份量不对,细看,原来已经让老外喝掉一半了。有心换一瓶吧,“瘦哥”一转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