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南明那些事儿 > 第二十章 密谋

第二十章 密谋(5 / 7)

可望的欢心。张虎跟孙可望一副德行,要多无耻就有多无耻,他先是将朱由榔赏赐的金簪说成是让他刺杀孙可望的暗器,接着又向孙可望“爆料”,说李定国已经控制了朝政,永历帝成了摆设。(上虽在滇,端拱而已。文武两班,唯唯诺诺,内外大权,尽归李定国。)

除此之外,张虎还根据自己的观察,向孙可望报告了李定国的实力,说云南“兵马不满三万,人无固志,可唾手取也”。

经张虎这么一蛊惑,孙可望下了定论:“永历负义,定国、文秀谋反”。白文选还想极力调和,结果挨了孙可望的一顿板子。诸将领极力担保求情,白文选才免于一死,回军中效命。

拿定“死扛到底”的主意之后,孙可望派张虎回昆明复命,并提出“须安西亲谢乃可”的条件。“安西”便是曾任安西将军的李定国,傻子都看得出来,不还好意的孙可望是想置李定国于死地。

孙可望算是翻脸了,但李定国还想再做一次努力,又派王自奇、张虎前往贵阳劝说。李定国没有想到,这次派人还不如不派。王自奇在昆明信誓旦旦,一到贵阳就原形毕露,说“定国孤军易擒”,极力怂恿孙可望尽快率军入滇“平乱”。

王自奇回到昆明后,又四处散播消息,“力言可望必不可和”,故意制造紧张气愤,然后返回楚雄伺机而动,准备接应孙可望大军。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视权力如生命的孙可望是绝不可能跟朱由榔、李定国合作的。

首先,孙可望有休养多时的二十万军队,李定国只有疲惫不堪的四万残兵,二十万“精壮汉”怎么可能向四万“流浪汉”服软?丢不起那个人!

其次,朱由榔、李定国在云南并没有真正站稳脚跟,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都唯孙可望之命是从。一旦孙可望付诸武力,完全可以里应外合,轻而易举达到目的。

孙可望在贵阳积极整军备战,昆明的朱由榔、李定国、刘文秀却没有任何警觉与防备。他们认为,孙可望是比较混蛋,但不至于混蛋到“磨刀霍霍向兄弟”的地步。

李定国、刘文秀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在这个世界上,权力、金钱、私欲,足以扭曲一个人的灵魂。

如今的孙可望早已不是当年的孙可望,那个励精图治、志向高远的孙可望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利欲熏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孙可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战神”李定国在不远的将来,也会亲身体验这种令人扼腕叹息的嬗变。

李定国相信孙可望良心未泯,大敌当前之时不会做得太出格,但滇黔对峙已成定局,重新进军两广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不过,受封为蜀王的刘文秀仍在按既定计划进取四川。

永历十年(1656年)春,刘文秀派高承恩率前锋部队渡金沙江北上,进抵四川雅州,接着派祁三升统领狄三品、杨威、贺天云、郑守豹等部,组成另一支前锋进驻嘉定。九月,刘文秀亲率数万大军抵达洪雅,建立蜀王府,着手准备光复四川。

“衰神”刘文秀兴致盎然地进军四川,却发现根本施展不开拳脚。

第一,滇黔对峙态势不明,李定国兵力有限,刘文秀不敢离云南太远。

第二,由于多年混战,除了嘉定、雅州地区有杨展打下的底子,基本能够自给以外,四川大部地区均是荒无人烟、饿殍遍野。这也是清军一直留守汉中、保宁,没有在四川全面进军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刘文秀只能老老实实守在建昌、嘉定、雅州一带,化整为零,开荒种地,恢复农业生产。

永历十一年(1657年)二月,在四川“毫无作为”的刘文秀被朝廷召回昆明,数万大军相继撤回云南,只留下高承恩的几千人留守建昌、雅州。

李定国、刘文秀没有料到,这一次不太成功的进军,竟然成了滇黔内战的导火索。

滇黔内战

刘文秀打四川,关孙可望什么事?

确实不关他什么事,但孙可望一向喜欢没事找事。

在进军四川的诸将领中,祁三升是孙可望的部将,在刘文秀的派遣下运动到川南一带。得知祁三升在四川,孙可望便派人前往拉拢,以“老领导”的身份要求祁三升镇守遵义。李定国很快就发现端倪,令祁三升率军返回云南。

两边都是领导,听谁的?

与部下商议后,祁三升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听李定国的,不跟着孙可望瞎起哄。(今西府尊永历为民主,名正言顺,我等亦有所依,当遵西府之调为正。)

祁三升奉命返回云南,孙可望大为光火,竟然派兵追击,将祁三升的辎重悉数缴获。永历十年(1656年)十月,灰头土脸的祁三升返回昆明,向朱由榔、李定国哭诉。

李定国没有报仇的实力,也没有打内战的心情,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定国一面加强云南的防御,一面急调刘文秀大军回滇,防备孙可望的偷袭。滇黔顿时剑拔弩张,一场内战在即。

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经充分准备之后,孙可望在贵阳誓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