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残梦(5 / 7)
洛、浙闽总督张存仁率军从衢州出发,于十八日顺利通过空无一人的仙霞关,进入福建境内。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对郑芝龙的卖国行径大加讽刺:“峻峭仙霞路,逍遥车马过。将军爱百姓,拱手奉山河”。
三日后,清军占领浦城,原浦城知县、现任湖广道御史、建宁府监军郑为虹喷血痛骂,不屈就义。
仙霞关失守,福建已完全暴露在清军的铁蹄之下。走投无路的朱聿键做不成“海漂”,只能向江西赣州撤退,准备经赣州前往湖南,依靠何腾蛟东山再起。尽管朱聿键知道赣州危在旦夕,但清军不日将至延平,朱聿键确实已经无路可走。
八月二十一日,朱聿键从延平府启程,开始向江西“搬家”。说朱聿键是在“搬家”,一点都不夸张,光是装他的书籍就用了十驾马车,更别说后宫佳丽、金银细软了。这也难怪,由于对清军的进攻力度和南明军的溃败速度估计不足,朱聿键的本意不是逃跑,而是想从容地“迁都”。既然是“迁都”,家当自然得带齐全,不然到了湖南还得现买现做,太浪费、太麻烦。
朱聿键的“搬家公司”三天走了一百里山路,于二十四日抵达顺昌。此时,清军前锋日趋逼近,朱聿键的队伍开始乱作一团,纷纷溃散,丑态百出。有数人争一舸的,还有三人骑一马的,也不怕把马给压死。
八月二十七日,朱聿键在慌乱中一路狂奔,仓皇逃到汀州(今福建长汀),身边只剩下五百名士兵护卫。次日,清军追兵抵达汀州,隆武皇帝朱聿键遇害。至于死法,有说是当场被箭射死的,也有说是被俘后被处死的。
不管怎么说,另类朱聿键都跟他眷念的江山永别了!
朱聿键原本不会死得这么憋屈,他想经过赣州撤到湖南,几个月前就跟何腾蛟通过气,何腾蛟也派出郝摇旗、张先璧率军前往江西“迎驾”。但是,说何腾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真算是夸奖他了。除了“迎驾”的公开命令之外,何腾蛟还向两人下达了一道密令:只能在湖南边境警戒观望,不得进入江西境内。
何腾蛟的心思有些令人费解,他不是一直希望朱聿键到湖南来,好让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没错,何腾蛟是这么盘算的,但朱聿键只告诉他要到湖南来,却没有提及在何腾蛟看来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自己来,还是带着郑芝龙一起来?
如果朱聿键自己来,那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是郑芝龙跟着来,谁挟持谁可就不好说了,所以何腾蛟决定警戒观望。
郝摇旗、张先璧很好地执行了何腾蛟“抓紧时间慢慢走”的方针。五月十七日从长沙出发后,郝摇旗部于九月初二走到郴州,行程约七百里,平均每日行军七里左右。
这哪里是“抓紧时间慢慢走”,简直是“抓紧时间慢慢爬”!
张先璧更绝,到攸县就不走了,索性“抓紧时间慢慢等”,结果等来的是朱聿键遇难的噩耗。
就在朱聿键遇难的同一天,清军发动了对赣州的总攻,一举击溃苏观生率领的广东部队,次日大败云南部队,其余援军纷纷弃城而逃,退往雩都(今江西于都)、韶州(今广东韶关),赣州守军已从原先的四万人锐减到不足六千人。
九月初九,清军占领赣州西南面的南康县,十五日攻占西面的上犹县,十九日进抵赣州城下。十月初三夜,清军开始攻城,经激烈的巷战后,赣州于次日午时失守,杨廷麟、万元吉等壮烈殉国。
受降也麻烦
朱聿键遇害,标志着隆武政权的覆亡,但清军还要在福建“善后”。
九月十九日,博洛率大军进抵福州,隆武政权留驻福州的大臣们,有的投降(工部尚书郑瑄等),也有的自杀殉国(礼部尚书曹学佺等)。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文臣,博洛不用耗费多少气力。需要博洛费点心思的,是还在泉州耐心等待着大军前来的郑芝龙。
有没有搞错?郑芝龙不是投降了吗?
不错,郑芝龙是同意投降,但不是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而是签好协议“有条件投降”!
没条件,谁投降啊?
如今,郑芝龙已经表现了足够的诚意,接下来就轮到博洛兑现承诺了。但博洛不想兑现,确切地说,他兑现不了。
为了招降郑芝龙,博洛抛出的条件有两条:第一,爵位、官职至少晋升一级。第二,继续掌管福建,是否向中央缴税、缴多少,可以今后再议。
隆武时期,郑芝龙的爵位是平虏侯,统领福建兵马、水师。要想晋升一级,只有封王了,这有点麻烦,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有吴三桂、孔有德等归降明将封王的先例,如果博洛趁着多尔衮高兴的时候汇报一下,兴许也就照准了。
真正麻烦的是第二条,博洛要是真兑现,恐怕立马就会被多尔衮踢回东北老家守墓。
同意郑芝龙继续做福建的“地头蛇”,这不是败家吗?清军荡涤江南,是想“一统天下”,决不允许汉人搞什么独立王国。吴三桂、孔有德是投降的“老资格”了,照样跟在鞍前马后打江山,郑芝龙凭什么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