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南明那些事儿 > 第四章 疑案

第四章 疑案(7 / 7)

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十二月,高杰向留守黄河的清肃王豪格发了一封信,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欲会师剿闯,始终成贵国恤邻之名。”

原来如此!

志气高昂地率军北进,原来是想帮清政权“打短工”,一起收拾李自成。

老史,你有才!

弘光军队想帮忙,还得看东家愿意不愿意。肃王豪格的回书开宗明义地写道:“果能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决意躬来,过河面会,将军功名不在寻常中矣。”

一张热脸,贴一冷屁股上!

原本是奉命来帮忙的,却被清军默认为“投诚”,上哪儿说理去?既然清军不识抬举,高杰索性沿着黄河展开防御。(沿河筑墙,专力备御。)

到达归德(今河南商丘)后,高杰要求睢州(今河南睢县)总兵许定国前来商议防御事宜,但许定国竟然不来。高杰郁闷了:破天荒地搞了一次“北伐”,怎么总遇到冷屁股?

许定国这样做,源自多年前的一桩血案。

高杰曾经跟着李自成闯荡江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路过一个小村子,搞了一次“三光”。其中的一户全家老幼都被残害,只有一人侥幸得脱,这个人就是许定国。后来,高杰向明军投降,两人共同效力于朝廷。许定国表面上与高杰交好,却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仇。

当年四处乱窜,杀人如麻,高杰哪里知道还有这桩旧案,只是觉得作为堂堂的四镇总兵之一,老朋友却不给面子,自己有点下不来台。高杰咽不下这口气,于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初十,带着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前往睢州,找许定国把话讲清楚。

其实,王之纲奉命以河南总兵的名义“开疆”归德时,久居睢州的许定国担心被吃掉,早就坐不住了,暗中让两个儿子过河做人质,投靠了肃王豪格。

高杰到来后,许定国派人给豪格传话,要求清军过河支援。哪壶不开提哪壶,豪格一听就窝火:老子手上要是有兵,还用等你来请?

当然,这话不能对许定国讲,豪格后来给多尔衮的奏报中说“未奉旨不敢擅往”,其实就是兵太少,不敢轻举妄动。

清军的援军不肯来,许定国只有自己想办法。十二日,许定国摆了一场“鸿门宴”,高杰不听越、陈两人的劝阻,执意赴会。当夜,高杰被许定国暗杀,越其杰、陈潜夫仓皇逃走,史称“睢州之变”。

十三日,得知主将被杀的“高家军”大举攻入睢州,充分发扬乌合之众的“优良传统”,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屠杀,兵力处于劣势的许定国趁乱渡过黄河,正式向清军投降。

高杰死后,几万军队群龙无首,早就看高杰不顺眼的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开始蠢蠢欲动,纷纷痛打落水狗,准备将四镇中兵力最强的“高家军”据为己有。

唯一一次“北进”搞成这个局面,史可法实在是有苦难言,只能亲自赴徐州善后。

为了安抚“高家军”,弘光皇帝命高杰的妻子邢夫人统辖“高家军”各部。史可法则与诸将约盟,立高杰之子高元爵为兴平伯世子,又提拔高杰的外甥李本深为提督,打破了其他总兵趁火打劫的如意算盘。

邢夫人很清楚,凭借她和李本深的本事,是驾驭不了“高家军”的。因此,邢夫人建议史可法收高元爵为义子,实际上就是想将“高家军”改造成“史家军”。但是,史可法嫌高杰是“流贼”出身,婉拒了邢夫人的动议,让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作了“替身”。

史可法如此因循守旧,实际上是将“高家军”当成了弃子,江北防线的实力被极大地削弱了。

“睢州之变”对史可法的打击太大,致使他认定“中原不可复为”,将高杰军队从睢州撤回徐州。由于善后处理不当,“高家军”陷入内讧。史可法无计可施,轻易放弃了军事重镇徐州,于二月南下,退保扬州,弘光政权在淮河的防线不攻自破。

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月到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清、顺两大政权在西北死磕,南明弘光政权本可以在一旁养精蓄锐。但是,死性难改的“南混”却继续左手跟右手较劲,闹腾得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

“活雷锋”李自成为弘光政权争取到的宝贵喘息时机,就这样被“三大疑案”、“睢州之变”消耗殆尽。

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