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策(7 / 7)
灰意冷的陈子龙带着对弘光朝廷的无比失望,黯然去职。
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吏科右给事中陈燕翼在奏疏中写道:
“今奴、贼相持,胜负未决,中国之利正在此时,行间将、吏,不闻一筹一策,用间用奇,而但知张口向内添官索饷。”
对于一个政权而言,最大的危险不是愤青太多,而是愤青们深感多说无益,没有愤的激情了。
在陈子龙等人看来,弘光政权已经无可救药,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然,这个时间不是由阎王决定的,而是由清廷决定的。
摸清了弘光政权的底牌,所谓的“和议”破产后,北京的多尔衮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