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潢贵胄(下)(3 / 3)
当不起。我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既然你知错,那我也就不再追究了。请起吧!”
史玉柱到底是畏惧皇家的威严,站起身来道:“二位请坐,看茶!”接过楚王奉上的礼品,交给身后的文台,就使眼色让家里人都退下去了。
落座之后,三皇子道:“仙长有所不知,大内侍卫数以百千,难保良莠不齐。小王原来奉旨在济东行省办差,父皇得到九夏遭了大灾,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心急如焚,痛不欲生,特地降下旨意,让我兼程赶来视察灾情。那四名侍卫并非我王府中人,是侍卫亲军使司临时抽调的几个新入选的来护卫我三楚之行。一路之上,我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关注九夏的灾情上,也不知道他们都打着我的名义干了哪些坏事。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小王的责任,小王难辞其咎……”说着,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关天养暗道:“这小子可真能推卸责任呀。嘿嘿,不是仗着你的势,他们几个小小的侍卫敢胡作非为?都是坏坯子,坏到一路上去了!”也是故作听进去了的样子,缓缓点头嗯了一声。
“小王虽不才,但也知道禁律森严,不可触犯的道理。自幼禀承庭训,父皇就告诫我等,上不可欺天,下不可欺民。当街强抢民妇这等天理难容的龌龊下流之事,小王如何干得出?说来还是怪我治下无方,对他们一味的信任放纵,才做出这等,这等悖逆不法,人神共愤之事来……”
史玉柱见三皇子把话说到这份上,早想递个台阶让他下来,没想到关天养就是拿着架子不开口,心下却是不明白,关天养到底何时才肯罢休。
楚王见关天养还不开口接话,又担心三皇子过于难堪而发作了起来,就忙道:“殿下之言句句属实。那几名不法的大内侍卫已经交由九夏府,殿下颁下钧旨,要地方官府尽快谳明定罪,然后明正典刑,以还被害百姓一个公道!”
关天养听到这里,轻笑一声道:“太子殿下,就咱们这几个人了,也不必说这些矫情的话,听着让人腻味。你要拿他们顶黑锅是你的事,而我要的就是你的认错赔罪,既然你已经有了这个意思,我也不会再追究。总之,你当你的太子,我们当我们的平头老百姓,以后彼此相安无事那就行了。你说是么?”
三皇子绝对是个城府深不可测的人,他竟然站起身来,朝关天养长揖一礼,“仙长教诲,小王敢不铭记在心?只可惜小王不得仙长这样智慧洞明之人时常提点,这才屡犯错误。若蒙仙长不弃,将小王收为座下记名弟子,时常予以教诲指点,在仙长之圣德光辉烛照之下,小王焉会再错?如此一来,于国、于家、于天下万民,岂非福祉无边?!”说完,竟又跪了下去。
三皇子出身皇室,在尔虞我诈和倾轧中成长起来的,于人心的把握远不是普通人能够想像的。经过一番分析,他认为关天养这种市井无赖出身的人总是吃软不吃硬,金钱厚禄对他来说更是有若浮云,唯一能够打动的,怕就是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成就感了。
关天养乞丐出身,从小饱尝了世间冷暖,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三皇子说了这席话,表面听着光鲜之极,他心下却是冷笑连连,暗道:“想用高帽子来哄我么?那你可是搞错了对像。”但想到三皇子身份地位毕竟不一般,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他并不知道三皇子并非皇太子,只以为皇帝的儿子迟会做皇帝——若真是将他杀了,自己是不怕,但史家人和九夏的百姓怕就会遭殃。若是不杀,那就只有先稳住他,以免激出更大的乱子。
“好一番大道理!”关天养竟然当场鼓起了掌来。三皇子的脸色陡地变得有些难看,但迅速地恢复了虔诚和谦恭,起手道:“仙长容禀,这是大道理,但也是事实。仙长请想,若是我这样的人将来当了皇帝……”说到这里,他瞟了一眼身侧的楚王,见他的脸色微微地白了一白,却也顾不得这番大逆不道的话会引来怎样的灾祸,心中只想着若是能将关天养延揽住,那自己就有了夺得帝王最雄厚的资本,等当上了皇帝,管你是楚王,还是其他什么王,又能拿他怎样?“……又没个能够耳提面命之人面旁辅佐教导,怕是会惹出大乱子。纵观历史之上的昏暴之君,无不如此。到时百姓必将民不聊生,陷于水深火热之境。还请仙长三思!”
关天养呵呵笑道:“你就这么对自己没有信心?”
“回仙长,非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将自称‘小王’改成了我,可见是下定决心要将关天养拉住了。“而是……仙长也知道,朝堂之上,蝇营苟苟,一心为国,敢言直谏者鲜见,阿谀奉承,阴险狡入超之辈甚众。我身处其间,焉能不被他们所蒙蔽。若是圣明烛照之贤者辅佐指导,任是唐宗宋祖,也难保不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