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章 平壤(1 / 4)
所谓的高丽是高句丽的简称,高氏掌权,半岛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中,高句丽实力最强,疆土也是最大。
商船到了高丽的港口,这个港口颇大,也很繁荣,因为精武会与宋家的海运而兴起的这个港口是靠着海运而兴盛,一旦海商不再在这里卸货,那么这个港口必定是衰落下去。
但是虽然说是繁华,但是比起扬州诸地,还是天差地别。
商船靠岸,然后是换上了陆路,傲雪携着婠婠与独孤凤两女换上了马车,马车在高丽的官道上面飞驰,两边的景色飞速的后退。
高丽的官道修葺得并不好,一旦下雨时分便是泥泞不堪,路上傲雪三人见识了这里的风光,其中也见过所谓的重镇,也不过是中土一般的城县的规模。
“当年,这些土地都是我们汉人的土地!”马车飞驰,辚辚车辙声传来,望着窗外河山锦绣,傲雪幽幽叹道。
婠婠与独孤凤两女默默无语,三人望着窗外,灿烂阳光照下,数百年前,这里还是大汉的土地,时光匆匆,这里已经成了异族的治地,一股奇妙的感觉在三人心中涌起。
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此为高句丽的起源。
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只是五胡乱华,中原烽火并起,汉民被屠,高句丽趁机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隋炀帝三征高丽,一面是看到了高句丽的对北方的威胁,另一方面也不是没有收复辽东旧汉之地的心思,只是可惜杨广三征皆是铩羽而归,可怜汉家子弟埋骨他处,不得魂归故乡。
三人叹息不已,婠婠幽幽说道:“世间万事无不是讲究实力,当年中原皇朝无能,五胡入侵,汉家子弟被屠,百万衣冠南渡,几近亡种,这辽东之地失去了,有何出奇?”
她声音幽幽,不着一丝的烟火,平淡无比,却是让人心生寒意,“若是我汉家我朝鼎盛,我汉家子弟勇武,夷狄不服,便是修兵戈讨伐,让他们听到我们汉家的名字便是颤抖,见到我们的刀兵便是畏惧,那么天下间,哪里还有失去的土地?”
圣门讲究的是强者为尊,婠婠自小深受圣门教导,这一番话自然是从圣门角度出发,只是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如是汉家皇朝鼎盛,如何有五胡乱华,高丽宵小如何侵占我汉家土地?
婠婠叹息一声,目光望着窗外的景致,三人都是不说话,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闷。
马车向前驶去,不过时候,不过时候便是驶过了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在中原算起来并不大,但是在高丽也算是达成了,一条护城河绕着城池,而在河岸之中,一阵白茫茫的事物映入了三人的眼前。
傲雪三人脸色发白,没有一丝的血色,那白茫茫一片的物体不是他物,而是一片片的白骨,白骨一直延伸而去,不时地看一看到锈迹斑斑的兵器胡乱插在地上,还有破烂的旗帜,迎风吹着。
而更远处,山坡之上无数的白骨骷髅狰狞无比地堆积在一起,如同白骨小山一般堆积起来,无数数面目狰狞的骷髅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苍白光芒,黑洞洞的眼眶无助地望着前方,似乎是在看着傲雪三人一般,傲雪三人浑身一颤,只感到一阵寒意涌上心头,一阵苍茫的悲凉让三人眼中湿润。
昔年,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六十万隋朝将士阵亡,死后,皆被高句丽斩下其头,以垒为墙,成为他们夸功耀武的白骨京观,这些汉家子弟出征高丽,只是他们的灵魂不得归乡,他们的头颅成了高丽人夸耀战功的京观……
傲雪紧紧地握着拳头,因为用力而手指发紫,啪!的一声,马车的窗台被他硬生生地掰下了一块,被他大手一握,尽数化作了齑粉,婠婠两女娇躯颤抖,脸色苍白。
“汉家之耻,我汉家男儿若不能够雪耻,谈何活在天地间?”
……
……
滴答滴答……
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天地间一片灰蒙,长街漫漫,青砖铺砌而成的街道满是积水,街边偶尔有拿着油纸伞或者是穿着蓑衣的行人匆匆走过,杂乱的脚步声分外的响亮。
水花飞溅,正是雷雨时章,大雨已经接连下了数日,天地间一片潮湿。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壤长街之上显得有些冷清,四周的商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开门做生意,偶尔有开门的,也没有人光顾,掌柜也只是望着湿漉漉的长街发愣。
除了雨声,天地间一片寂静,在这样的环境在一片寂静之中,傲雪孤身一人走在清冷大街之上,一身青衣,朦胧雨中也只是稍微湿润而已,他手中拿着一条条状物体,那物体用麻布包裹住,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他慢慢地走在街道上,犹如闲庭是不,说不出的宁静与悠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