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禅寺藏宝(2 / 3)
“哎呀,我知道了,你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说不得禅院里已经布下天罗地网等我上钩呢。‘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想不到你还没作妇人,心肠就已如此歹毒。你觉得‘智欺诸葛亮,谋赛东方朔’的少爷我会上当受骗吗?”
李秀瑶修养再好,肺也要给他气炸,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半天说不出话。
凌风瞧着有趣,暗想她现在的模样与初见时的淡定傲然有着天壤之别,哈哈大笑道:“无怪梵清惠没敢让你早日出山,行走江湖,你的修为气质都差得太远,若非你阴差阳错,有过奇遇,再过一百年也下不了山门。”
李秀瑶为之气结,但不可否认他说的有些道理。
众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又有四大轮劫,即土劫(地震等灾害)、金劫(刀兵之灾)、风劫(风火之灾)、水劫(雨涝水溢)。静斋弟子自然不必历尽八苦,渡这四大轮劫,但为完善自我,必须经七关即喜、怒、思、忧、惧、情、欲,才配执掌门派,做那静斋之主。
不为所见所得而喜,不为所闻所失而怒,不为所尝所念而思,不为所亲所敬而忧,不为所虑所扰而惧,不为所爱所恨而入情,不为所惑所迷而纵欲。最后的情、欲二关,最为难过,情特指男女间的爱情,剪不断,理还乱,欲则是痴贪慈杀四种欲望,不痴迷于人间欢娱,不贪恋于俗世繁华,不为名利而生慈悲之心,不为情感而萌杀生之念。
前五关,静斋所在的帝踏山内部各有安排,唯有闯过者才有下山资格,李秀瑶恰恰是本代弟子中第三个闯关成功的。其后情、欲二关则须入世修行方能考验出来。
上代圣女碧秀心便是止于情关,迷乱了本心而被逐出师门。李秀瑶此回下山,是她特地向梵清惠请示过的,本是信心满满,渡了杀劫后便心如明镜,不滞于物,有望进窥剑心通明之境了。现在看来,颇有些失算了……
欲不只是精神的,也是身体的,二者更是普遍联系,相辅相承的,她经凌风的挑逗亵渎后,心知自己平静如湖的心境再无法恢复到从前了。
说到底,还是修行不到家。
她本决意将生命献与剑道,世间能令她心动的事物并不多。
生和死对她来说只是不同的站头,生死之间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任何事物都会过去,终将云散烟消,了无痕迹。
只有剑道才是永恒的。
但“剑”并非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达致勘破生死和存在之谜的手段。
她知道每一代的武林顶尖人物,无论走了多远和多么迂回曲折的生命旅途,最终都无可避免回归到这条追寻永恒的路上。否则如何能超越众生,成为千古流传的超卓人物?
那是武道的涅槃。
她别无所求,唯有探索未知的“道”时得到的喜悦与宁静才让她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可如今,她似乎不得不在欲海中沉沦后方可到达彼岸,因为面对强大的有若崇山般的凌风,她有种天然的惧意,更有种别样的刺激。
若不能杀死对方,便会被对方征服。
一种软弱的感觉,在内心深处涌起。
李秀瑶一对俏目盯着凌风雄伟而充满男性魅力的虎躯,眼神忽晴忽暗,忽忧忽喜。
凌风见她陷入深思,打断她道:“瑶仙子你若无话可说,你家少爷我可要失陪,就此告辞了。”
李秀瑶一跺脚,开口道:“我与静斋间的恩怨自有我的道理,不劳你挂心。你真的不再考虑和氏璧了吗?你要知道,和氏璧除了作为帝皇的象征外,还是练武的异宝,否则慈航静斋不会把它留在斋内,宁道奇亦哪来借宝三年的闲情。此物似玉却又非玉,能助长佛道中人禅定的修行,对修练先天真气者更有无可估计的裨益。”
凌风暗道关于和氏璧,我可知道的比你清楚多了,说穿了无非是个易筋伐髓、开拓经脉的宝贝,而他本身的经脉已经足够宽广,完全用不着它了,所以对他而言,吸引力并不如何强大。
抬头望向天际,只见明月高悬,冰轮皎洁,四野还不时传来唧唧虫鸣,几声宿鸟振翼的飞击声。微风送来,令人精神一阵爽朗,忍不住深吸了几口,清凉直达发稍,仿佛整个人吸入了一大片水晶,连空气都变得碎碎的,只要一吸气,就好似瓷瓶碎裂般,清脆冷吟,水声泠泠,心中有如流过一抹清泉。
这样的良辰美景,本是寻欢作乐或者感悟天地的大好时机,他却在与人勾心斗角,脸上逐渐流露出一丝不耐道:“我在期待你将我说服。”
李秀瑶见状,仍不慌不忙地道:“你在一刻钟的工夫内赶了回来,定是与毕玄匆匆一会,却没有动手。由此可知,你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和氏璧不只是块争霸天下的必需之物,更是一块可令你迈上武道极峰的踏脚石。错过它,你与毕玄之间细微的差距终会无可弥补,注定败局。”
她自以为说到凌风的心坎上,岂料他只嗯了一声,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激动。
李秀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