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大唐凌风传 > 第224章 再见婠婠

第224章 再见婠婠(1 / 4)

早在文帝时,关中产粮不能供给京城的消费,漕运又有砥柱(今河南三门峡)的险阻,一遇荒年,军民便无法得食。这就导致关中数度缺粮,堂堂一国之君有时候都迫不得已到关东逃荒。

这是运输不畅所致,所以文帝曾令宇文恺率水工开凿广通渠,引渭水自大兴而东至潼关,长三百余里,漕运通利,但砥柱仍阻碍关东漕运,后下诏凿砥柱,凿工延续不停,到炀帝大业七年,砥柱崩,压河水倒流数十里,工程完全失败。

自杨广即位以来,十分注重全国的水陆运输,大规模发展漕运。开凿大运河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通济渠、永济渠就是其中一部分,虽然劳民伤财,但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杨广只要仍能控制全国最重要的三个城市即三都大兴、洛阳与江都,他的政权就很难倒塌。

不过他好大喜功,根本不顾及下层人民的死活,又在辽东战事上三度折戟,最后民怨沸腾,各路野心家纷纷抬头,举国皆是仇寇,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凌风三人眼前的滔滔河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广通渠,通过渠道,大船可以直达城内。城外设有关防,在渠口两旁,依城墙而筑是两座石堡,上有绞盘,以索控制封渠铁栅的升降,铁栅若是降下,肯定可在大船出入关前把前路封闭。

几人都已下车,适才的打斗声渐渐远去,但仍不绝于耳,因为战场是在广通渠上扬帆并行的两艘货船。

沉默半晌,李秀宁开口道:“广通渠连接大兴与大河,中间有两座大城新丰和渭南。只要到达大河,顺流东放,一天便可出关。”

不问可知前方的船只定然是出关的,若经由大河再改投洛水,就可到东都洛阳。

凌风这时才想起他那杨公宝库中富可敌国的宝藏现在的真正去向。原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声东击西,可惜由于宝藏的确定性,导致原著中双龙的计划在此破产。真是头疼啊。

凌风将之排出脑海,这些多想无益,随着修为的不断增加,他对王图霸业看得越来越淡了。天道之下,众生皆是蝼蚁,这种感觉来得是那么真实,又令人心悸。看向正背负双手、仰望苍天摆范儿的安隆道:“胖子你有什么打算?”

安隆苦笑道:“还能有什么打算?当然是回巴蜀,继续过我的小日子了。”

凌风知道这话不假,这家伙除了在商贾一道上有些头脑外,其他的不值一提。估计他得等他那石老大下达命令,才会有点干劲儿。拱手道:“也罢,你我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安隆双目眺向渠上远去的船只,心知凭他的本事肯定追不上,上面也没有值得他关注的人物,叹道:“后会有期!”身子不移,倒飞而出,在空中轻轻一个转折,正巧坐到一匹马上,伴着一声长嘶,南下疾驰而去。

只剩下两人,态度暧昧的两人。

李秀宁看着自己河里的纤弱的倒影,河水清幽,映得小姑娘是那么可人,顾盼自怜,但是她的命运在何方呢?轻声问道:“你呢?”

凌风笑道:“应该是我们!”一把搂过她柔若无骨的纤腰,箭射而出,踏上清波,水浪翻往两旁,整个人竟如蜻蜓点水一样,凝稳健捷,水不及踝。

李秀宁的衣襟头发在风中微微摆动,惊愕连连,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斯武功。就是空身登萍渡水,达摩一苇过江,那也只是故神其说而已,此刻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不由得不信。随着揽着她腰身的大手传来的温热,芳心不由升起异样的感觉,忖道:“他又不杀我,究竟要带我去哪里?”

她不知凌风对男女之防本不在意,还道是他故意占她便宜,对他一阵鄙视。当日是谁故作清高,为他兄弟提亲来着?

青山在眼前掠过,绿水就在自己脚下不远,生平乘船无数,李秀宁尚是第一次有如此奇异的感受。长天远波,放眼皆碧,沿岸某处似乎还有一个渔翁正坐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这一幕随着凌风的疾行而迅速消逝,她忽然愁肠百转,一种难抑的悲哀爬上心头,连她也不晓得究竟是为什么,只依稀记得那渔翁仍是端端正正坐着,钓竿钓丝似乎纹丝不动。按理说隔着这么远距离,以她的视力应该达不到这程度,但这情景如魔幻镜头一样久久在心里无法抹去。

这种莫名而来的情绪若叫凌风得知,说不定会故作风雅,“吟”上一首好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没有大雪狂风,但那种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苍凉,在一瞬间占据她的心扉。

可惜凌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定可认出那个渔翁赫然就是袁天罡!

他在波浪上依然神行如电,宛若御风,除了运转长生水诀外,他试着用心神感应不远处的大船。他想知道他能否如在幻境中一样运用那种空间之法。如果那法门在现实中也可以运用的话,那么朝游北海暮苍梧,一日间游遍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念力如织,思感顺着水流层层叠叠蔓延至仍在加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