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新年过后,拍摄彻底进入了收尾阶段。(1 / 2)
墨菲在忙碌拍摄的同时,也交待盖尔-加朵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一年的时间刚刚过去,墨菲与很多公司之间的分红账务都到了结算的时候。
从最早的米拉麦克斯和福克斯探照灯,到后面的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墨菲都有相关的导演分红可以拿,即便没有签订分成协议的那些影片,也有导演工会硬性规定的少部分红利。
今时不同往日,墨菲并不需要频繁讨要,相关的账目很快就从几个公司发到了斯坦顿工作室这边,在会计师审核之后,盖尔-加朵拿到威尼斯的片场,让墨菲看了看。
虽然只是大致浏览了一遍,但墨菲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就是DVD的分红收入大为缩减,网络方面的相关收益有明显的增加。
作为一个好莱坞的导演,墨菲当然了解电影市场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DVD可谓是好莱坞各大制作发行公司收入的重头之一,甚至说是好莱坞在依靠DVD赚钱都不为过,一些例如《蜘蛛侠》和《魔戒三部曲》之类大热的影片,仅仅在北美一地,DVD首周销量就能突破一亿美元,那些能进入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除了极其个别的例子,最后的DVD大多能卖到一亿美元左右。
DVD的制作成本远远低于曾经风靡一时的录像带,最多不会超过制作发行方卖给销售商批发价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即便算上营销和其他成本,利润率依然恐怖。
单一一部电影,如果是热门影片,制片厂能够从单独一家租赁商那里赚到500到800万美元,这还只是租赁部分,销售部分的比例要比这个更多,也就是说一部热门影片好莱坞从DVD里可以获取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几乎都是净利润。
这就是为什么说好莱坞在靠DVD赚钱。
但是,所有注意过相关数据的人都很清楚,DVD的鼎盛时期即将远去。
虽然好莱坞的DVD产业依然维持着近20亿美元的规模,但眼光长远的人不难看到,这种辉煌延续不了太久了,甚至未来的三到四年就会急剧衰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观众厌倦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好莱坞电影的受众并没有萎缩,但随着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那些构成电影市场主流的青少年,纷纷将目光转到了网络点播和网络下载方面。
电影在互联网上的兴起,直接让好莱坞的DVD产业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二。
好莱坞永远都不缺少精英,很多人也发现了这一点。
一方面,制片商也开始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以确保每张光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在采取防御性措施的同时,各大制片厂也在为电影彻底从银色光盘上消失的那一天做着准备。
电影未来的线下发行必然会更多的依赖网络或者有线卫星电视公司的按需点播服务,媒体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这一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亿美元,仅去年就激增了接近百分之二十。
很多好莱坞电影公司都未雨绸缪,计划未来不再等电影的DVD上市几周后再发行网络或者付费电视版,而是将它们同步推出。
如此一来,可以吸引那些不会去买DVD的年轻人。
另一个正在酝酿的转变是,让观众在电影公映后即可下载网络版本,而且这也可以是在DVD发售前,这种尝试可以从客户那里收取提早观赏高清版影片的额外费用。
斯坦顿工作室具有版权的影片,也在重点发展网络方面的相关业务,墨菲还与网飞公司签署了一些相关的协议。
“听说网飞的人找过你?”
片场中,詹姆斯-弗兰科临时补拍的一场戏刚刚完成,趁着休息的时候,他找到了墨菲,谈起了这方面的话题,“还准备邀请你执导一部电视系列剧?”
墨菲摇了摇头,“我婉拒了。”
确切点来说,是网飞方面开出的价格太低了,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墨菲也可以考虑与网飞合作一部电视系列剧。
不过,现在的网飞不是以后的网飞,支付不起他那高昂的片酬。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把我这个角色具体的经历拍成一部电视剧。”
圣诞节之后,詹姆斯-弗兰科看到了自己这个角色更多的设定,以及一些第二部中的相关剧情,“可以作为电影有效的补充,就像是漫威影业正在做的一样。”
墨菲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还是以后再说吧。”
詹姆斯-弗兰科靠坐在椅子上,说道,“你这个人啊,想法总是很奇特。”
“哪里奇特了?”墨菲懒得理睬他。
“心理阴暗面过重!”詹姆斯-弗兰科故意说道,“想出来的都是些黑暗的东西。”
墨菲摊开手,耸了耸肩。
“比如这部影片,一个明明可以设定为伟光正的主角。”詹姆斯-弗兰科很直接的说道,“你偏偏要弄成一个神经病,一个非常黑暗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