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弄潮拍卖会上鉴宝(5 / 6)
潮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主持人觉得真是够了,一处一处的。
刚才那幅画是真是假都不知道,现在又说这个赝品……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毕竟大家都是肉眼凡胎,又不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什么都看得穿。
“那就请弄潮女士上前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
弄潮接过工作人员的白手套,站在台上淡淡的说,“我对霁蓝釉比较喜欢,所以略知一二,或许我只是凭个人判断它是假的,或许我的判断是错的也是有的。”
这时候,摄像头高清晰放大,还有身边的霁蓝釉,视频画面呈现在身后的高清大屏幕上。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早期瓷器表面蒙雾状特点十分明显!气泡个头大!中晚期和祭蓝等越来越象分别不是那么明显了!有些乳浊感觉,”
“我看了书,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因为对霁蓝釉的喜欢,我也摸索了一些,所以有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弄潮就像是一个讲解员,声音有条有理的讲述,“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极少量的浆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质均是坚硬精细,胎体厚重,少杂质,含铁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洁白,官窑瓷尤甚。但因属手工淘胎,不可能细如粉状,因此,细察仍可见颗粒状以及底部有点点黑色铁质沉淀和缩釉点。这也是鉴识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弄潮小心翼翼拿起双耳花瓶,一边说一边展示给大家看,“釉质非常坚密,釉胎的结合特别好,釉面极其光润。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是一致的;在制作上,凡器底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纹痕;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时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制品的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数有缺损;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凡有两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都极为挺直,等等。”
弄潮就像是个专业讲解员,描述着手中的赝品和真品有什么不同,说的是有理有据,让人不信服都难。
最后弄潮发话,“所以根据我判断,这个是假的。”
紧接着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没有想到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子竟然在鉴宝这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老李头扶额苦笑的说,“这下我的英名算是毁于一旦!”
既然是赝品,那么肯定就不能参加竞拍!
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已经把砒霜买回来了,大家迫不及待的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就看见工作人员拿着砒霜洒在那幅画上!
然后奇迹出现了,那幅画的颜料渐渐的融成了一滩墨水!这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弄潮是怎么知道这个法子,怎么会想到砒霜去鉴别这幅画的真假!
“弄潮女士,你是怎么知道这幅画是假的?又是怎么想到用砒霜来证明?”主持人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因为我闻到这幅画的笔墨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息,不是我们平常闻到的那个笔墨香,而是带着一股很奇特的气味!很多人都会发现年代久远的笔墨书画,其实打开以后有一种墨香,而有的墨香散发出来的气味其他的气味有些不同!有的带着潮湿,有的带着一股化学气味儿,而有的那带着一股让人说不出来的气息!像这样的墨汁他是存在问题的,但我又不能保证全部因为有的古人他喜欢在陌生里面加上属于自己的喜好,比如说桃花汁,玫瑰花汁,当然还选在墨汁里面放心一些动物的鲜血,所以有的打开画感觉气味很臭,有一种腐烂的气息!”
弄潮站在拍卖台上,让一个老师那般给大家讲解。
无论是台下的这些收藏爱好者们,还是有钱人家的太太先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弄潮说完了,大家都听得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接下来,大家都十分小心谨慎,弄潮也没说什么!
很多人在拍卖的时候都会为弄潮的意见,弄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回答的也十分老实。
最后一件是宋代的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
青白瓷的釉是一种白中泛青、青中带白的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釉色,如同浅浅的湖水,晶莹如玉,所以人称假玉器。
其瓷质薄而细腻,青色隐约、内外可见,晚清以后人们又称为影青或隐青、映青、印青等。影青是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江南两大瓷窑之一,影响面非常之广,全国各地皆有影青出土。
景德镇的青白瓷在江南一带有很大影响,宋代江南不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