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错身而过的街道(8 / 10)
样的人,它越爱酷刑折磨,毫无顾忌地剥夺他们生存的权利。既然这样,对于那些本来就不珍惜生命的人,我有什么必要去为他们着想呢?”
他能感受到身后乐正唯投来窥伺的目光,看来她对这样的答案还不是很满意。但夜深并不想再说更多,那是他与“某个人”之间的事,现在还不到时候……
“那么你对夏江是怎么看的呢?”
夜深本以为她已经问完了,却没想到她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虽说已经有点累了,但像这种“普通”的问题,他也没打算拒绝回答。
“你呢?”他反问。
“我啊……”乐正唯略加思索,“我觉得她有点可怜……”
“很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乐正唯眨了眨那双魅惑的眼睛:“是吗?我还以为你并不会——”
“她是很可怜,但我并不会同情她。”夜深用平淡的语气说着,“人们常常把‘目标’和‘努力’放在一起,有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这样便可达到最终的结果——一般都是这么说的吧?但我并不认同。我觉得,在目标和努力之外,还要加上一条,‘方向’或者说‘路径’。”
“方向?”
“是。”夜深伸手朝前方指了一下,“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话,很快就能够到达蓄水池了吧?”
“大概还有五分钟左右。”
“但是,如果我现在转身向后,绕过整个地球从另一边过来,虽然会费些波折,但最后还是能够抵达那里。”他又用大拇指指向身后,“不仅如此,左边、右边……如果不在意路况的话,包括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理论上到达蓄水池的方式有无限种。”
“嗯……”乐正唯露出困惑的笑容,“但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才是最近的路啊……选择别的路,迷路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吧,还有可能会出各种意外……”
“说得对。”夜深点头,“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所谓‘方向’了。只是朝着目标努力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把握住方向,说不定就只会原地踏步或者背道而驰,甚至走入死胡同。”
乐正唯默默地思考起来。夜深走在前面,轻声说出结语:
“像夏江那种,我想就属于‘迷失了自我方向’的人吧。”
不远处,黑色的天幕之下,蓄水池基地的地表部分大楼在视线中显现出巨大而模糊的身影。
……
第一卷-血眼阴行,完。
……
附注:
两篇下来,夜深这个主角的设定也差不多比较明晰了。
夜深是一个中二青年。
对,我这么说。因为这就是我给他的设定。
长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字的小说,短到仅有几行的微小说,都一定要有主题,要有中心思想,否则便不配称之为“文”——我一直是这么想的。当然,“主题”和“中心思想”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这里我们就不讨论了,简单一说不好理解,详细说起来又太麻烦。接下来我只说“主题”。
我个人最喜欢的两个主题,是“成长”和“抗争”。
以前我用《夜笔失魂录》写了“因果循环”,没怎么写好,但好歹有那么份儿意思;后来用《九方九世书》,是打算写“自由”,但归根究底,是为了写“约束”……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坑掉了。
这一本书的主题,我想写“成长”。
成长这一词,说大可大,说小,好像也就那么芝麻米粒儿一般。映在夜深身上,主要指的是他的心灵上的变化。
夜深从小就读过许多书,又因为家庭的缘故,养成了一种自以为是的性格。后来中二少年长大了,便成了中二青年。他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以为自己看得很透,以为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他给别人讲道理总是一套一套,但放到自己身上,却又往往捉摸不清。不仅仅是他,包括我在内,这世上许多人都是这样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想其真正的涵义并非“局外人总比局内人看得清楚”,而是说:人只有在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某事时,才能够看得明白,同样一种事,下次身处其中,便也成了糊涂人。不是“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区别,而是“局内时”与“局外时”的区别。不是横向比较,而是纵向比较。
跑题了。
总之,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他遇到和自己并无关系的林威等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让他们送了死。我们不讨论正确与否,但我希望他以后能够渐渐转变,对于生命给予更多的重视。这也是“成长”的一环。
他的说话方式、思维习惯……这些东西都可以保留,但他的心一定要变得更加强大,他要成为一个能够为家庭、爱情以及许许多多事情担起责任来的男人。这就是我对他的最终要求。
闲话太多了,接下来请看参考作品目录:
1、《天空之蜂》:引子(某时某地,某段记忆(一))中提及,东野圭吾先生小说作品。我所收藏的版本是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