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宁之变(一)(1 / 2)
第七十九章大宁之变(一)
“什么?李景隆?不行不行……”齐泰听闻黄子澄之言,连忙摇头道。
曹国公李文忠当年虽然勇猛, 可他那儿子, 就是个纨绔子弟,又没有实战显赫的战功, 这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得慎重啊!齐泰心中如是想着, 这黄子澄真是一介书生, 未加思索张口就说话,自己有没有想过后果啊!
建文帝见黄, 齐二人意见相左,便问起了方孝孺:“希直先生以为如何呢?”
一个迂腐书生的意见, 可能没什么,怕就怕两个迂腐书生, 还固执的意见相同。
李景隆此人, 最大的优点便是长的还可以,朝会上举止雍容,洪武皇帝在世时也曾夸过李景隆的风度。
此人向来喜欢读兵书, 又喜对兵事夸夸其谈, 一次朝中某位大臣的寿宴上, 曾与方孝孺谈笑风生。方孝孺对此人印象极为深刻,此人虽是武将, 但博览群书,通晓典故,这样的儒将在军中真是极为少见, 当下便觉得与其相见恨晚。这会皇上问起方孝孺的意见,方孝孺当然是向皇上力荐李景隆。
建文帝见方孝孺也推荐了李景隆,便当即拍板决定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齐泰听闻此言,心中真是极其不是滋味,然而他一人之力,却无法影响皇上的决定,他只能仰天长叹道,猪队友啊猪队友!书生误国啊!
---------------------
燕王朱棣自真定城下班师回北平后,便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大赏三军,连日征战本就疲惫不已,这会刚好喝个酩酊大醉,倒床便睡了起来。
也不知睡了多久,只觉得这一觉睡的真踏实,再醒来时,已是次日晌午了。
燕王妃手捧着一碗姜茶,笑盈盈地走过来道:“殿下这一觉睡的可踏实?这会可已经过了晌午了。”
燕王接过那碗姜茶喝了一口,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不过睡了这么久,外面的时局怎样了,还是他此刻最关心的,便问道:“我睡着的这段时间,可有什么消息?”
燕王妃含笑结果他手中的碗,安抚道:“道衍大师来找过殿下几次,但见殿下睡的正香,便没再打扰了。”
燕王皱了皱眉,道衍来寻他,定是有要事相商,继而又问道:“大师没说是何事吗?”
“说了一些,朝廷下了旨意,要辽王与宁王离藩回京,辽王已经走海路返京了,宁王却抗旨为从。”燕王妃将那缠枝青花碗放在了桌上,继而说道。
“十七弟竟然抗旨了!”燕王先是心中一惊,转而又是一喜,他眼中闪过一丝亮意,连忙起身更衣道:“快命人寻道衍大师书房一叙!”
道衍闻讯而来,见燕王此刻神采奕奕,心中便知他已知晓宁王抗旨一事。只是此刻还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得需燕王尽快知道才好。
“辽王既已返回京师,但江阴侯吴高与都督杨文率辽东军,作为耿炳文军之偏师,近日突然包围了永平城……”道衍心中思虑了一下,决定先说那件坏消息。
燕王听闻此讯,心中思量了一番,他必须要在知道那个好消息是什么之后,才能决定夺不夺这永平城。
“朝廷派五十万大军北上征讨殿下……”道衍继续说道。
“五十万大军?这就是你说的好消息?这只怕比那坏消息更要坏上百倍吧!”朱棣听闻心中甚是不解,这老秃驴难不成是疯了,朝廷派五十万大军北伐,这也能算的上是好消息?
“殿下还未听臣说完啊……那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是曹国公李景隆!”道衍笑了笑,微微捋了捋胡须说道。
“李景隆?哈哈……哈哈……哈哈哈……”朱棣听闻此言,朗阔又嘲讽的大笑了三声道:“我那大侄儿是怎么想的?居然派李九江做主帅,他李九江来的正好!本王盼着他来呢!哈哈……”
“殿下心中可是有主意了?”道衍见朱棣此番神情,便试探问道。
朱棣起身拍了拍道衍的肩膀,朗声笑道:“天助我也,立即叫众将领去存心殿议事,咱们先攻下永平城,再顺道去一个地方!”说罢便是神秘一笑。
燕王府存心殿内,这会张玉,朱能,丘福等人已皆是聚集于此了,燕王朱棣听闻朝廷派李景隆统帅五十万大军的消息之后,便是喜从心来,众将领此刻见燕王神情如此高兴,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李九江此人,本王是再熟悉不过了。”朱棣拿起桌上茶杯呷了一口,神采飞扬地说道:“其父李文忠称呼先帝为舅父,论起辈分来,那李九江还要称我一声表叔呢!哼,我对此人可是知根知底,其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是个纨绔子弟,那小子只不过平日里喜欢胡诌几句兵法,却未尝经历过大战,我那好侄儿竟然敢以五十万兵马托付于他…………哈哈……”
“战国时赵括,乃是名将赵奢之子,他只知纸上谈兵,却不懂变通,赵孝成王受其高谈阔论蒙蔽,以他代替廉颇为将,结果在长平之战大败,其麾下四十万赵国将士皆被秦将白起坑杀。”道衍最是会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