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闹天宫(中)(2 / 3)
没你说话的份,你一个下人,再敢抢话,小心老身掌你的嘴!”张氏身边的许妈妈瞪了一眼如意,没好气地说道。
“哼!许妈妈要掌嘴之前,可曾想过如意是谁的人!别忘了你也是下人,我中山王府的人,岂能让你随意欺负!”徐妙锦毕竟还是这一家之中的主母,背后又靠着中山王府,许妈妈也自知自己说错了话,便悻悻地退下去了。
这后宅之事,朱权本不想管,自徐妙锦诚心礼佛之后,是她把后宅之权都交给张氏的,然而此刻她们二人针锋相对,却是他不想看到的,只见他皱眉起身,对着众人说道:“此事闹到这里为止吧,小世子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娜仁与青禾之罪,侧妃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说罢便拽着徐妙锦的手,朝书房走去。
张氏见朱权如此的态度,便觉心中憋火,这事明明刚刚挑起来,宁王却说到此为止!宁王与王妃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些年王妃如此不顾家事,又无己出,先帝已逝,她已没了靠山,凭什么又占着王妃的位置不放!凭张氏这些年来的荣宠,她徐妙锦难道不该让位了吗!
——————————
南京皇宫
次日一早,建文帝在奉天殿举行了大朝会,按照大明礼仪,藩王进京后要在奉天殿朝拜天子。
昨日燕王在孝陵那一通哭闹,早就在文武百官之间传开了。说实话,如今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成天在御前把弄朝政,早就有人不满了。黄子澄,齐泰二人自是不必说了,鼓动皇帝削藩确实是为皇帝排忧解难,可是削藩有你们这么个削法的吗!证据不住就抓人,搞的自己叔叔被迫妻离子散不说,还有一个被逼***的,百官早有人视黄子澄齐泰之流为跳梁小丑了。那方孝孺更是不必说,成天要皇上复兴什么周礼,搞的社会倒退几千年不说,还唆使皇帝废了富人税……这是开历史倒车开的不亦乐乎。
年轻的皇帝多多少少还是没什么主见,没燕王这么深的城府,也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这会朱允炆坐在御座上,明显是心里紧张的发慌,却只能用手深深钩住那龙椅的扶手,故作镇定道:“宣燕王觐见……”
礼部的官员便来到奉天门外的东耳房,引导燕王入殿。此刻满朝文武在丹樨下皆是屏住呼吸,想看看燕王到底要耍什么把戏。
只见燕王穿着一身青色亲王冕服,织五章,飞龙在肩,气宇轩昂,跨这大步走来,那气势压人,肩上飞龙呼之欲出,一副真龙天子的气派,在场之人无不被之气魄所镇。
“臣朱棣,见过皇上!”燕王拱手一辑,他……居然……敢不跪!
朝野上下为之哗然!
御座上的朱允炆也没有想到,燕王居然敢登陛不拜!本来心中已是抑制不住的怒火,正欲发作,此刻面对燕王如此之气势,却如蔫火的枪,不知如何是好,他左顾右盼,用求助的眼神瞧了瞧黄子澄,又瞧了瞧齐泰。平日里甚为嚣张,上蹿下跳的二人,此刻竟也哑口无言。
“燕王登陛不拜,目无君上,可知已犯了大不敬之罪!”这大明王朝自开国便是如此,总是有那么些个不怕死的言官,冒死弹劾,这监察御史曾凤韶便是其中之一,只见他挺身而出,指着燕王鼻子喝到。
朱棣见他一身御史朝服,便知他来者不善,昨日孝陵那一闹,本就是为了今日闹个更大的,他冷哼了一声,不屑道:“本王与皇上叙叔侄之情,你一小小御史,休得在一旁聒噪!”
“你……这朝堂之上,便是君臣,何来家事可谈!”那御史曾凤韶被气的身上直发抖,那抬起来指着燕王的手,更是抑制不住的在空气中抖动着。
“帝王家事,便同国事!臣敢问陛下,先皇定下封藩之国策,其意在于让我们这些儿子为大明保卫边疆,如今我等为边疆之事恪勤职守,皇上却要将我等赶尽杀绝吗?”朱棣并未把那小小御史放在眼里,此刻他目中如炽,步步紧逼地反问朱允炆道。
御座上的朱允炆,到底是年轻,竟被他呛的哑口无言……他自知削藩之事,无真凭实据,是他理亏,此刻燕王咄咄逼人,他更是不知该如何回答的好。
方孝孺挺身而出,轻笑嘲讽道:“燕王殿下登陛不拜,已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如今又口出狂言,敢问殿下是何居心?”
“哼,你问我是何居心,我倒要问问你们是何居心,敢问周王,代王,湘王,岷王所犯何罪?又因何故被削爵囚禁,流放***?”燕王心知朱允炆身边那几个谋臣,没一个是善茬,冷哼着反问道。
“周,代,湘,岷等王在藩国之内多行不法之事,蓄意谋反,皇上手握实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燕王殿下难道还敢质疑当今圣上不成?”黄子澄气的浑身瑟瑟发抖,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反驳道。
“黄大人,你身为帝师,蛊惑当今圣上,离间皇亲骨肉,本王问你,你说的手握实证,敢问实证何在?就凭周王二子一封奏书?就能把人流放烟瘴之地,妻离子散?就凭御史一句弹劾?你们就能杀人放火,逼人***?”朱棣仰天一笑,心中怒骂道,就凭你黄子澄,也敢与本王讲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