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身世之迷(1 / 2)
第四章身世之迷
燕王妃对徐妙锦颇为无奈,本来以为生病痊愈后妹妹性子乖巧了许多,结果这一不留神就她就偷溜出去了,还差点遇上凶险,幸得碰上自己夫君,要不然真出了什么乱子可怎么向长弟交代!但王妃本是宽厚之人,只是罚了徐妙锦在家中禁足,一概人等不得随便来见,还警告她如果再惹事情,就叫长弟派人来把她接回应天去。罚如意去李婶儿那帮厨,至于李婶儿那贪财的两个下人,则是各打了二十板子然后撵到庄子里去干粗活了。
禁足的日子里徐妙锦也是颇为乖巧,每日把自己关在房里抄佛经,燕王妃已经有几日不来看她了,她知道这次姐姐是真的生气了。
那日燕王朱棣抓了那一伙人之后,便把他们几人关入暗牢,他已经知道那一伙人就是蒙古人,因为之前其中一个叫苏合的大汉已经故意透露一些风声给马三保,燕王也知道他们抓人质并非是要杀人灭口或者索要赎金,他们是另有目的,而这一切,只是仅仅为了引他现身。
燕王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如深潭之水,别人只看见水面之涟漪。却无法窥视潭底的秘密。他已经想到了那伙人的目的,现在只需要证实自己的猜测,他径直向暗牢走去。
暗牢中,马三保已经准备给那伙人的头领苏合用刑逼供,这时燕王走了进来,示意马三保将苏合松绑,其余人一概退下,马三保诺了诺,便带人退下了。
“王爷想必已经猜到知道我们的来意了吧。” 还没等朱棣开口,苏合已经拱手施礼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是旧元太子秃坚的人。”朱棣目光如寒的看着他道。
苏合笑了笑:“王爷猜对了一半,秃坚早已被杀,我们也并不效忠于他,王爷身体里流着谁的血,这一点想必您自己心里最清楚。”
朱棣瞬间变了脸色,但又很快恢复如常神色,“本王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不知你这话,从何说起。”
苏合阴沉一笑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爷只需知道,我们头领巴音的母亲,与碽氏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巴音在和州之战后,被脱鲁忽察尔收留,去年朝廷刚封了脱鲁忽察尔领朵颜卫指挥同知之职,现在巴音头领也在朵颜卫中任职,头领一直不忘与您的血脉情义,特遣我们来向您表示诚意,有朝一日如您需要相帮,他便可倾尽全力助您早日戴上那顶白帽子。”
“荒唐!”朱棣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盯着苏合道:“本王乃孝慈高皇后的嫡子,并不识得什么碽氏,你们头领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如今天下太平,你们这等心术不正之人最好收敛一些。”说罢便拂袖而去。
只听见苏合在后面笑道:“哈哈,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朱棣自觉此人无趣,便不再回头径直走出暗牢大门。
朱棣从暗牢中出来,并没有回寝宫,也没有去存心殿,而是径直向太液池走去,此刻他心情复杂,碽氏,是一个他极其不愿意回忆起也不想让别人提起的名字。
元至正十五年,郭子兴,朱元璋的起义军占领了和州,引起了元军的围攻,这次对和州围追堵截的元军统帅正是当时元朝的太子秃坚,秃坚引兵十万来攻和州,朱元璋以万余人坚守,并不断派兵积极出击,元军屡败,撤围退兵。朱元璋为打通粮道,在元军撤围后继续出击,最终巩固了新占领的和州。而碽氏,就是当时元朝太子秃坚身边的一个蒙古美人,太子秃坚落荒而逃之际来不及带走身边的娇妻美妾,碽氏自然就落在了朱元璋的手里,当时朱元璋见碽氏之姿色实是不凡,不忍杀之,便将其纳入自己帐中。
那年头战事频繁,整日骑在马上的父王甚至没功夫多瞧一眼自己的孩子,他甚至分不清哪个女人生了哪个儿子哪个女儿,就索性都交给马皇后抚养了,马皇后对他们哥儿几个的关爱可以说是与天下最好的母亲相媲美,所以当时他们兄弟五个都只知马皇后是自己的母亲。
他虽然自小长在马皇后身边,但总有一丝丝蛛丝马迹让他隐约感觉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他记得四,五岁的时候,兄弟几个经常在院子里玩耍,有时捉迷藏,有时捕蝉,有时斗蛐蛐,他时常感觉有一个被称作碽娘娘的女人,总是情不自禁的躲在假山后面看着他,他高兴的时候她就微笑,他被人欺负的时候她就轻轻掩面哭泣,有一次他在奔跑之中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兄弟都只顾着自己玩耍,早都跑远了,碽娘娘便从假山后面出来,轻轻扶起他,问他摔的痛不痛,有没有扭到脚,一边说,一边用帕子轻拭着眼泪。
然而这次事件之后,看管他们哥儿几个的宫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朱元璋怒斥他们不顾亲亲之道,并谆谆教导他们兄弟要互相关爱,也是从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到过碽娘娘。后来他恍惚间听说碽娘娘去世了,宫里凡是有人议论他眉眼和碽娘娘相似的宫人,都被朱元璋处以拔舌头的极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过碽氏二字。
太液池湖水波光粼粼,五月天的春风吹拂过湖面,直叫人觉得沁心浸脾,燕王站在湖边,沉浸在这些往事中,他思索着苏合刚刚对他说的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