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零章 老郭遇难?(2 / 2)
者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象征,而后者才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所在。挈廖缅科也好,西罗诺夫也罢,他们虽然地位高,权力大,可是手上却没有实打实的兵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紧跟着郭氏集团跑,就像现在,郭守云遇刺,远东人一方面因此对莫斯科充满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呢,又对远东的前途充满了忧虑,他们打算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促成远东独立,挈廖缅科他们怎么出面阻拦?毫不客气的说,他们如果表态同意的话,那整个远东的军队就是受他们控制的,反过来,只要他们说半个不字,下一场刺杀就会落到他们脑袋上。这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人力难阻。
而在联邦之外呢,随着日本方面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第一个跳出来谴责克里姆林宫的就是美国人,美国总统克林顿甚至来不及从自家别墅赶回白宫,就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明确表示,俄罗斯目前的民主状况令人担忧,郭守云的遇刺并不在于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在于一种民主问题的凸显。当被问及对远东如今的独立要求作何看法的时候,他先是说了一句:不予置评,随后呢,又说了他对俄罗斯联邦与远东共和国二者,从来都是分开看待的,虽然他没有去过远东,但是对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奇迹却相当关注,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希望亲自去实地的体会一下那里的氛围。
毫无疑问,尽管克林顿先生这话说得很隐晦,可是其内心的想法已经显露无疑了,在远东独立这件事上,华盛顿是持支持态度的,更有甚至,只要远东宣布正式独立,美国将成为第一个予以承认的国家。
而相对美国来说,在这件事上保持着沉默的倒是北京,在事发后,北京方面除了做过一个形式上的外交表态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动静了。可是在这种沉默的背后,却是一连串的动作。首先,就在郭守云遇刺当天,身为北远集团总裁的刘海涛便紧急飞赴香港,试图与正在同船东会洽商投资事宜的郭氏集团外务副总裁孙红羽会面。不过很不巧,就在他抵达香港的时候,孙红羽已经在早前一小时返回远东了。就这样,他又急匆匆转机飞往哈巴罗夫斯克,试图亲自与代理集团全部事务的郭守成会个面,但这时候的哈巴罗夫斯克已经出现了紧张局面,整个郭氏集团的首脑人物全都搬进了哈巴罗夫斯克卫戍部队的指挥所,负责外围防御的是妮娜亲自指挥的一支摩托化步兵旅。好说歹说的疏通了一名守卫少校,将自己希望与郭守成会面的消息通报进去,直到当天夜里,他才得到通知:郭先生这两天过分悲痛,没有心情与外人会面,如果有要事的话,第二天可以同叶列娜夫人商议。
原本对郭守云的死还有一些狐疑,可是到这个时候刘海涛已经信了八成了。按照国内得到的情报,这段时间叶列娜与妮娜应该是在莫斯科拉拢那些军方实权派人物的,既然她们在这个关头紧急返回哈巴罗夫斯克,那就说明事态真的很紧急了。
第二天与叶列娜的会面,刘海涛自然是一无所获,这个女人比鬼还精明,她说话时那种平静的语气、坦然的表情,让人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谁要是能从她的嘴里打听出点什么来就真是活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