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序章 (2)(3 / 10)
气重,很容易积聚在地面的低洼处。现场的溪流附近的确比周边略低,且无风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气体积聚的可能。死者是偶然来到这里的,如果硫化氢浓度足够高,只要十秒钟就能让人失去意识。昏迷后继续吸入气体的话,就会导致死亡。
青江在现场逗留了一周,与当地消防、警察、政府等合作进行调查。但在这段时间里,他没能取得充足的数据。最后决定,先花一个月获取数据,然后再来切实讨论对策。负责收集数据的人是矶部。他隶属于县环境保全课,是派往赤熊温泉村的公务员。
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大约二十分钟后,终于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在宛如时代剧的房子当中,有一座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筑。那是集会所,火山气体事故对策本部就设在那里。
青江下了车,走进集会所。房间正中放着一台会议桌,摆着几张折叠椅。周围堆着纸箱,箱子里全是各种文件。
“对不起,乱七八糟的。”矶部说着,把一沓厚厚的资料放在桌子上,“这就是迄今为止的数据。”
“我看看。”青江坐下来,翻开资料。
资料里贴着几张折叠起来的长条记录纸,还画着细细的波浪线。记录纸共有五张,是包含事发地在内的五个地点,在24小时内测定的硫化氢浓度。
矶部泡了一壶茶,放在青江旁边。“怎么样?”
青江一边看记录,一边啜着茶。
“好像有瞬间超过0.002%的情况啊。在A点和D点。”
即便如此,这数值也并不算高。硫化氢要引发急性中毒的话,浓度至少要达到0.07%。
“是的。不过,并不是位于X点的现场。这段时间内,现场没有一次超过0.001%。而A点和D点也只超过了一次,此后一直维持着较低的水平。超过的时间也不足三十秒,很快就又回落到安全数值以下了。”
“也就是说,只有在那一天的那个时间里,X点的浓度偶然提升了?”
“是的,所以我们才头大啊。虽说只要把现场划为禁止入内区域就可以了,但其它地方又该怎么办呢?”矶部的眉毛皱成了个“八”字。
“从记录上看,正月的数值出现了极低值。发生过什么吗?”
“啊,这是因为雪。正月下雪来着。”
“原来如此。火山气体的喷出口被雪封住了对吧。”
青江不由得紧锁双眉。只能把结论推迟到雪化之后了吗?不过,火山气体发生区域的地热也很高,融雪较早。考虑到滞留雪下的气体一齐涌出的危险性,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考虑对策。
“我可以再去现场看看吗?”
“当然可以,我来带路。”
青江再次坐上了矶部的车,赶往现场。为保险起见,他还带上了氧气瓶、防毒面具和便携式浓度计。
他们把车停在登山道入口,徒步前行。入口处用绳子拦着,上面挂着禁止入内的牌子。
青江一边看着浓度计上的数值,一边沿着积雪覆盖的山路前进。数值基本上都是0。鼻子吸进的空气里也没有硫磺的气味。
走了一会儿,便看见路边放着两个红色圆锥体,那是用来标记通往事故现场的岔道的。积雪上还留有足迹。
青江跟着矶部走上了岔路。积雪并不深,但走起来还是很费劲。
上次来到现场的时候,他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死者为什么要到这种地方来?对此,死者妻子的回答是“我丈夫走错了路”。他们想去看某个地方的瀑布,却没找到,做丈夫的凭着感觉踏上了这条兽径。直到发现忘带相机电池的时候,他们还全然不知自己彻底走错了方向,一心以为瀑布就在前方。
在众多不幸的偶然之下,终于发生了悲剧。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现场。离地一米高的地方安设着一个大塑料箱,里面放着记录浓度的仪器。这是事故发生后设置的。
青江看看便携式浓度计,数值还是0。
他抬起头,环顾四周。因为雪的缘故,这里的风景与一个月前已经截然不同。不过地形没有改变,流经附近的小溪也没有被雪掩埋。
沿着小溪的一带,地形都比周围低些。滑雪板有个项目叫雪板半管(berulla注:即U形槽),就是这种地形。所以,可能是某处产生的硫化氢被风吹到这里,积聚起来。但问题是滞留的时间。这种地形通风性好,就算气体会被吹过来,下一个瞬间,也肯定已经被吹跑了。
除非气体是被轻风吹来后,风向转变,偶然留在了这里。接着,那个人走了过来——
“出事的时候,这一带的天气很稳定对吧。”
“是的,在那个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平稳的。”矶部回答。
青江嗯了一声,抓抓脑袋。“真难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策会议是明天上午十一点对吧。”
“是的,在集会所,打算划定禁止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