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胡惟庸案(一)(2 / 4)
皱起眉头,反问道:“既然你早就知道,还要问我作什么?”
乌秀贤被李越前问得一怔,心知李越前的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当下,他也不就这个问题说下去,只是道:“愣头青,既然你知道《剑经》里藏有十分精妙的剑法,你是不是也要练上一练?”
李越前却摇头道:“大哥的武功和我的路数不合,我想练也练不了的。”乌秀贤奇道:“吴大哥的武功同你的武功不是一个路数吗?吴大哥的武功是自繁而简,以千变通虚无,那你是什么路数?”
李越前道:“我是由简化简,以一易变无穷。其实武功到了大哥和张真人的那种地步,他们对武学的招式已经不再看重了,而他们看重的却是武功的……”李越前说到这里突然卡住了。
乌秀贤并不明白李越前要说些什么,见李越前说了一半便住口了,不禁急急地问道:“吴大哥和张真人看重武功的什么?”李越前瞠目道:“那个词我忘记了。”乌秀贤皱着眉头道:“是武功的气势?”李越前则愁眉苦脸地道:“不是。”乌秀贤又一连说了五六个词,李越前却只是摇头。只将乌秀贤急得抓耳挠腮,颈项上被自己抓出一道道的红印。
当乌秀贤说到“境界”这个词时,李越前这才双睛一亮,道:“对那个词是意境。和对武功最根本的认识。我想大哥给你师父的那张纸上应该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以你现在的武功境界可能还不明白这一点,待你的武功到了我现在的地步,自然会豁然开朗。”乌秀贤听得如堕云雾之中,他的确听不懂李越前所说的武学道理。
李越前见乌秀贤虽然听不明白,可是却是一脸好奇的模样,于是沉吟道:“记得《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张三丰的‘太极拳剑’含阴混阳,以太极化万象,想来便出于此说。”
“《道德经》?”乌秀贤没读过什么书,暗道:“原来道德也有经哇,没想到这才几个月不见,愣头青的学问也是大有长进,这么一比,我不仅在武功上不如愣头青,读书识字一道上也得甘拜下风了。”一想到这里乌秀贤不禁对李越前刮目相看起来,同时心中又是好一阵不服气。
李越前接口道:“不是错,《道德经》上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乌秀贤道:“那吴大哥的武功是以千变化虚无,照着《道德经》上说的生于无,那么吴大哥的武功岂不是比张三丰张真人来得还要高明些?”
李越前却摇头道:“也未必,《道德经》上讲:‘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以此看来,大哥的武功也未必比张真人高明,大家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
乌秀贤听了满耳的什么道啊,名啊,究竟李越前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没搞清楚,不禁傻傻地问道:“愣头青,你刚才在说什么?”李越前见乌秀贤听不懂,只得耐着性子解释道:“那是说:‘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名’如果可以用词语来命名,那也不是真正的‘名’了。‘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乌秀贤听了好半晌也没明白过来,果然是玄之又玄,要说妙之又妙,却也未必,凭着他的脑袋是想不通的。他愣了好一会,方道:“愣头青,你说的那本叫作《道德经》的武学秘籍是在哪里看到的?能不能也给我看看?”
李越前笑道:“《道德经》哪里是什么武学秘籍,听‘昊天堡’三堡主说那是春秋时期老子所写的一本书,街上的铺子里就有的卖。”
“老子?”乌秀贤读书不多,所以只听说过孔子、孟子,却不知这个老子为何物,“街上的铺子里就有的卖?”
“是啊,我听紫妹说老子就是太上老君。”
“妈呀!太上老君那不是神仙吗?他的书铺子里也有得卖?”太上老君的名头乌秀贤当然听说过,当下他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得去讨一本太上老君写的书来看上一看。武功上他是比不过李越前了,可是这读书识字方面,他可不能再输给李越前这个愣头青了。
下定决心之后,乌秀贤向李越前道:“愣头青没想到你现在越来越厉害了,竟然连神仙写的书都看过,还能说出这么多我都听不懂的道理来,真是了不起。对了,你这时候来找我作什么?”李越前这时也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道:“还不是你让我在除夕的时候与你一道去买烟花爆竹?你还去不去?再晚,店铺可都要关门了。”
“今天是除夕吗?”乌秀贤跳了起来,他这些日子以来勤于练功,也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