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 / 2)
一封可以说的上是混乱的信,笔迹从铅笔变成钢笔,还有一些是铅笔上覆盖描画了一层钢笔,信纸的本色也被黄黑的东西掩盖,在最后一张信上,有不少被涂抹的暗红色痕迹,那原本应该是殷红的鲜血。
温娴几乎立刻去翻找笔纸准备回信,她不用构思,也不像其他姑娘一样无从下笔,她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已经想了很久的一些日期,现在德国已经失去了非洲战场,温娴不用关心那个,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也都打完了,就算艾德有再大的信心也没什么卵用,战局会无法挽回的走向失败,温娴凭记忆写下了几个时间和地点,让他格外注意,别往火坑里跳,她甚至连柏林战役的日期都特别隐晦地写出来了,还苦口婆心地劝他千万别想不开,有些失败不是你的错。
容易么她……
能不能收到信就看艾德里克的造化了,温娴转身又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她的论文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如果不是像吃饭这么大的事情,她基本不会从实验室和图书馆中走出来。
在巴黎呆了三个多月,一切如以往般平常,晚上走在巷中还要注意四周,不一定从哪里就会飞出来一梭子子弹,街头艺人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弹奏一曲《茶花女》,街上巡逻的警察会忽然拦下路人进行询问,然后莫名其妙地带走,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坐在自家花园里,自言自语的念叨:“嗨,太过分了,他们怎么能把元帅的铜像给拉下来呢,真是太过分了。”
多洛塔比温娴懂的享受,她经常去塞纳河畔走走,看着那些穿着泳衣戏水的年轻女孩儿们,她总会羡慕的感叹一句:“他们可真悠闲。”
“等我们完成论文之后就好了。”温娴往椅子里靠了靠,说道:“我这几个月后背和肩膀都要疼死了,公司的通知你接到了吗?”
“你是说下个月还要去罗马的事情?”
“对,而且仍然是布拉恰诺,意大利不是投降了吗?为什么德军还在那里驻扎着?”
“我不知道。巴黎可不允许谈论这些事情。”
德国当局控制着舆论导向,报纸广播,但人们还是会从别人的嘴里得知战争的进展,期盼着美军能早日到这里来。
“你的论文写的怎么样了?”
“还在整理数据,罗列大纲,不过已经写了不少了。”温娴回答道:“反正就算写完了还要一遍遍修改的。”
“希望论文最后修改版的题目不要叫,遗书。”
“我很担心那些模型……”
“你总不能带着去布拉恰诺。我可以帮你向学校申请住在实验室里。”
“谢谢哦……”
多洛塔挑眉挤眼,乐呵道:“不用感谢。”
温娴在家里和母亲过了圣诞才走,之前留在格罗塞脱的工程师和实习生正好回国,公司为他们报销了火车票,这次的人员配置与上次有所不同。不知道意大利是给了多少钱才会让公司这么执着于这个工程项目。
当初滞留在罗马城外的专列还停在那里,负责人伯纳德计划带他们先到罗马,再乘车前往布拉恰诺,在这两个城市之间还能看见运送德国兵的军卡,租用的轿车与他们擦肩而过,伯纳德拿出一张文件给车内的人传阅:“布拉恰诺市内有个民居楼的项目,娴,你与马蒂斯留在市外参与防御工程,多洛塔和我们进城。”
“好。”
其实温娴的定位从来都不是军事工程,马蒂斯也不是,但不妨碍他们跟去学习,从这里到罗马的距离很远,但离罗马古城比较近,有时候几个人一商量,开着车就去玩两天。冬季的意大利潮湿多雨,只去了两次他们就放弃了这个游览活动。
开车太累了,玩不起。温娴给法国和美国都去了信,告诉他们自己的位置和近况,方便他们随时寄信过来,尤其方便母亲能经常寄来点好吃的……
温娴没想到在国外一呆就过了四五个月,期间还被扔去了奥地利和瑞士,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个被流放到海外的罪人一样。
她想问问公司,老娘哪里做错了你们这么折磨我!
五月末温娴返回布拉恰诺,看到了阿甯三月份到达的信件,他已经完成了全部训练,因为战势紧张,他即将被派往中国参加对日作战,并预计将在东亚战场停留一年之久。温娴拿起纸笔刷刷回信:你在中国开飞机的时候可得小心,别把那些古代建筑给炸了,像什么古城墙啊,古塔啊,寺庙啊,园林啊,中国以后能申请多少物质文化遗产可都靠你们小心了。至于日本那边,那我就管不着了……
德军已经从意大利撤出去了,温娴能感受到气氛的不同寻常,伯纳德准备带人转去罗马,走到半路,赶上来一直浩浩荡荡的部队。
然后浩浩荡荡的堵住了湖边唯一的道路。
两辆轿车被夹杂中间动弹不得,司机一脸的生无可恋,如果说这样还能找到什么乐趣的话,那就全靠听那些得胜的小伙们相互插科打诨唱军歌了。
“唉,说是六月三号到罗马的。”多洛塔摇下车窗,伸头向前看着,两个小时过去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