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1)(10 / 11)
,岂能委身于夷种!”
李清脸上竟是红了一下,旋即笑道:“既不肯投降,便成全尔辈尽忠吧!”
“哼!”刘昌祚斜举起雪白的战刀。
满脸都是血的都虞候王傥从挚旗手中接过军旗,一手高高举起,厉声喝道:“弟兄们!忠烈祠相见!”
所有神锐军的将士一齐拔出战刀,齐声喊道:“忠烈祠相见!”雪白的刀刃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芒;神锐军将士决然的神态,让沿边弓箭手也深受感染,一齐喊道:“忠烈祠相见!”
李清微微叹息一声,一咬牙,缓缓地举起了右手!
立时,号角“呜呜”地吹响……
东大营。
“将军!”一名致果校尉单膝跪了下来,“请发兵吧!”
“种将军!不能见死不救啊!”又一名致果校尉跪了下来。
种谊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微微叹道:“李清是很会打仗的人。他分明是想诱我出营……”
“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几千兄弟战死在营前吧?”
“是啊!”种谊长叹了一声,“但是出去的话,会不会将几万名将士置于险地呢?”
“将军,请让末将去吧!纵然战死,末将也无怨言。”
“将军,让我去吧!”
“将军,让我去吧!”
顿时,请战的声音响成一片。
种谊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在了军都虞候的脸上,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种谊不禁摇了摇头,道:“看来我别无选择。”
众将立即安静下来,等待种谊最后的决断。一道道期盼的目光,让种谊不自禁的苦笑。李清就是想让自己出营,这样他才好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力,打击自己笨重的重步兵。至少种谊绝对不会相信李清会和自己精锐的重步兵正面对决。
历史上,当宋军布下战阵与敌军堂堂皇皇对决之时,是很少有败绩的。但是,敌人从来没有义务陪着宋军以堂堂之师,对皇皇之阵。兵法的要义,就是以强击弱,以石击卵,以长击短。在种谊看来,所谓的“名将”,就是指在对战的那一刻,他的部队永远占着优势的那种人。
刚刚那一阵,刘昌祚的神锐军,就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难道现在轮到李清来发挥了么?
种谊苦笑着,终于,他站起身来,缓缓环视众人,说道:“诸将听令!……”
李清一直没有看被围攻的宋军一眼,他的目光始终盯着宋军的东大营。并非他不了解包围圈中的战况——抱着决死之心的宋军是可畏的。几轮射击后,那些乡兵们折断了自己的弓箭,用佩刀与自己的骑兵战斗……疯狂的冲入马腹下,用一条条生命的代价来砍断马腿,然后几个人一拥而上,将摔下马的骑兵砍死。那些神锐军的骑兵更是可怖,身上带着三四支箭,却依然挥舞着长刀,用近乎疯狂的斗志与自己的骑兵同归于尽!
宋军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李清忍不住暗暗感叹。不过他知道,宋人的心中,并没有那种疯狂的因子,只不过大多数人很容易会被上位者的英雄行为所感染罢了。幸好如此,否则的话……少数人的悍不畏死可以称为英勇,如果全部都是如此,只怕只能称为疯狂了。但是,李清脑海中突然闪过对方主将眼中的骄傲、那位举着军旗的将领眼中的决然毅然……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泛了上来。
李清不由摇了摇头,“两军对战的时候,自己居然还在想这些无谓的事情!”然而一瞬间,一句话又从他脑中掠过:“华夏贵胄,岂能委身于夷种!”李清不觉有点愕然,用细不可闻的声音说道:“知遇之恩,自当肝脑相报。”
“呜——”北方传来的号角之声,终于让李清的精神集中起来。
他定睛望去,宋军东大营终于营门大开,振武军的旗帜与“种”字将旗在风中飘扬,数以万计的宋军列着整齐的阵形,向己方走来。
“催鼓!”李清淡淡的命令道。顿时,战鼓急擂。
听到西夏人的鼓声,幸存的宋军都已有了死亡的觉悟。文焕的马匹早已战死,他与一个袍泽背对背靠着,笑道:“兄弟,杀了多少西贼?”
背面的人淡淡的答道:“一个大首领,四个小首领。”
文焕听到这个声音,几乎呆住了,惊道:“镇卿?!”
“嗯。”吴安国依然懒得多说什么。
“真是至死不改的脾气!”文焕笑骂道,言语中却充满了喜悦,能和自己认识的人死在一块,有时候便已经是难得的奢侈。
“暂时还死不了。”吴安国冷冷说完,手中白光一动,一刀砍向一个西夏骑兵,趁那个骑兵接招,左手疾伸,竟是将那人拉下马来,右手之刀不可思议的划过,那个西夏骑兵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已去了鬼门关。
“好身手。”文焕赞了一声,忽然想起一事,问道:“西贼催鼓,怎么却没有加大兵力进攻?”
“那鼓声是给种谊听的。”吴安国言简意赅的答道,跃身上了西夏骑兵的马,朝一个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