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5 / 6)
户,可以看到大半个汴京城的夜景。三人走进屋时,唐康正与段子介在一起喝酒。秦观前脚刚刚踏入房中,就高声笑道:“段誉之,你怎的在此处?难道讲武学堂也放假?”段子介进入讲武学堂第三期,此时应当是最紧张的时候。
唐康喝了一口酒,笑道:“段誉之被章卫尉看中了,章惇又向讲武学堂要人。章大祭酒放他几天假,让他来京师见一次章惇,好好考虑一下。”
段子介苦笑着摇了摇头,默然不语。文焕走上前去,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笑道:“做军法官也没甚不好。那是皇上的亲信,我们骁胜军的营都指挥使,对军法官都要客客气气的。”
“并非如此。”段子介叹了口气,道:“司马先生在枢府主持职方馆,虽然外人不知道,但听说很是立了功劳。兵部职方司也非同小可,今年年中有几个厢军不服调遣,密谋叛乱,不知怎的就被职方司查到了,尚未起事就被抓了起来,远远发配到凌牙门。章大人羡慕他们的功劳,向皇上道卫尉寺是皇上在军中的耳目,本来有军人反叛这种事情,卫尉寺不知道,便是卫尉寺的失职。因此请求皇上让卫尉寺在京师设立一个卫尉寺分析局,专门处理各随军军法官报上来的信息,找出可疑点进行调查。章大人是想让我进分析局……”
“什么?军法官顺便还要做探子?!”文焕几乎要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叫完之后,想了一会,又似泄了气地说道:“这也无法可想。皇上答应了,是不是?要不章惇不会来找你。”
段子介点点头,喝了一杯闷酒。
文焕想了一会,又笑道:“枢府的职方馆到底立了什么功劳?听说司马先生一年之内,就已经升到正六品,这几年除了薛奕之外,再没有人升迁有他这般快法。”
唐康与秦观对望一眼,默默指了指东北方向。
文焕心中一凛,道:“你是说东北?高丽与女真打得不可开交,这应当是你们的功劳啊?”
唐康摇了摇头,道:“多的我不能说,也的确不知道。我只知道司马先生一年之内,把手伸进了辽国境内的各种势力之中。高丽和女真,辽主和耶律乙辛,还有杨遵勖。这中间都少不了司马先生的功劳。”
“辽主一年之内,已经稳稳控制中京道与南京道全部,上京道与东京道大部。上京半年之前,就已经被耶律信攻克。耶律乙辛龟缩于庆州,凭借天险顽抗了半年有余,只怕也撑不了太久了。耶律信与耶律冲哥迟早要攻克庆州的。我真看不出来职方馆做了什么事情。”文焕不以为然地笑道。
唐康冷笑道:“职方馆又不是神仙,你还要他们撒豆成兵不成?杨遵勖是个傻子,又有野心,又犹豫不决,他从我大宋‘某些商人’手中偷偷买了不知多少兵器,就是前怕狼后怕虎的。辽主解决掉耶律乙辛,迟早掉过头来对付他。你不知道如今有多少说客在大同府。高丽与女真打了一年多,女真开始时章章败退,后来竟越打越强。双方时不时都要骚扰一下辽军,辽主不得不分兵在东京道监视。若非如此,只怕耶律乙辛早就被灭掉了。”
“辽主是个又可敬又可畏的人物。”秦观也道,“他攻克上京之后,借口许多贵族参与叛乱,剥夺了他们的全部特权,把他们的家财赏赐给有战功的将领与有功大臣。然后又把许多头下军州收归国有。一面又整肃吏治,严禁官吏扰民;一面轻徭薄赋,还把许多不能打仗的士兵放回,把一些没收的土地分给有功劳的士兵。若不是他现在三面内乱……”
“他如此行事,却也有操之过急的地方。显见辽主毕竟年轻。若不是他如此急于向贵族开刀,耶律乙辛也不能支持到如今。许多人既然明知道在辽主治下自己会一无所有,自然铁了心跟随耶律乙辛顽抗。”唐康笑道:“咱们且不用去理会辽国如何,只要我大宋强盛,辽国终不足畏。若按这一年的情势发展,大宋会成为比大唐更强盛的国家。国家今年盈余八百余万贯。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段子介听唐康说起此事,也笑道:“现在民间都说,司马参政与石参政二人理财,是天造地设之合。司马参政章流省事,石参政开源兴事。国家焉得不富?”
“今年商税增加了一成;市舶务关税增加了一倍。与辽国的互市、归义城的税收是另算的。凌牙门城朝廷已经答应五年内不要上缴税金。但是薛奕逼南海各国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税金以换取大宋的认可,虽然有些小国不过几百贯,但是积少成多,这笔收入非常可观。”唐康笑道,“现在不论是报纸也好,老百姓谈论也好,朝中大臣议论也好,无不夸赞我大哥。”
说起这些振奋人心的事情,便连段子介也觉得精神大振。秦观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夜空中灿烂的礼花,笑道:“熙宁以来,纵然是上元佳章,也曾未有过这样繁华的盛况。今晚的烟花,至少放掉二万贯!若在以前,司马君实定然上书反对。但如今的大宋繁华,便如同这烟花一般灿烂——想来石参政升任仆射,应当是众望所归吧?”
田烈武听到他又用烟花来比喻大宋的繁荣,忽地想起刚刚在大相国寺时听到的话,不由说道:“但愿这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