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 / 5)
“家兄曾经说道,西夏、契丹、南交,本属中国,高丽亦中国之后院,岂可落他人之手?我辈当勉之。”
秦观正在细细品味着这句话,忽然,了望塔上的水手吹响了号角,一时间旗号挥动,原本松散的水手迅速紧张起来,纷纷拿起武器。随船的水军武官楼玉匆匆走了过来,欠身说道:“蔡大人,唐大人,秦公子,有海盗。”
“海盗?”蔡京吃了一惊,道:“什么海盗敢来打劫我们?”
“回大人:最近因为薛提辖率海船水军南下,东海(阿越注:含黄海,古代东海包括东海、黄海、日本海,而太平洋则称东大洋)海盗便猖獗起来,不过,敢挑衅杭州市舶司水军的海盗,下官却还是第一次听说,向往他们连大规模的商船队都不敢招惹的。”楼玉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笑容,居然有人敢在东海水域公开挑战大宋海船水军的权威。
蔡京见他如此轻松,也放松下来,笑道:“便看楼将军破敌。”楼玉官职低微,本不配称“将军”,他听到蔡京如此称呼,心中亦不由得意,笑道:“海上稍成气候的海盗,多是契丹人、女真人与高丽人组成,据说数十年前,曾经有这样的海盗攻入日本国,日本国用尽全力,才将他们击败。但若说要在我大宋的海船水军面前,未免就有点过于不堪一击了。”
“将军莫要轻敌。”蔡京提醒道。
楼玉笑道:“就算是最为凶猛的女真海盗,也不可能与我大宋水军相比。”话音刚落,便听到号角声变,连蔡京也听出来了,这是敌人远窜的信号,显然那支海盗完全是看花了眼,待到看清,自然要逃之夭夭。
唐康听二人对答,忽然心中一动,脱口说道:“女真人!楼将军,能不能派船追上那些海盗,我要见见女真人。”
蔡京笑道:“康时,多一事不……”忽然间,他也明白过来,转身向楼玉命令道:“不管用什么办法,我要几个女真活口!”
楼玉虽然莫名其妙,却知道唐康的身份,兼有蔡京下令,自是不敢违抗,连忙敛容答道:“遵令。”一面冲身边的传令兵大声喝道:“传令,张帆,追击海盗!”
东海海面上正上演着一场毫无悬念的追逐游戏;而在汴京城中,白水潭学院格物院博物系的学生们,却在兴致盎然的听一个学生讲叙他的构想:“以汴京为中心,构建庞大的水陆交通网,可以加强朝廷对南方的控制,进一步开发南方——根据这几年的全国考察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北方已经出现人多地少,许多人力闲置,垦田也不容易。而南方,虽然大宋建国以来,赋税仰仗东南,但是南方远未真正的开发!特别是荆湖北路与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可以成为天下的粮仓!我们估计,若这三路真正开发了,其粮食产量能占整个大宋的三成到四成。所以开发南方绝不是痴人说梦……”
坐在最后排的程颢低声对桑充国说道:“王介甫一定很喜欢这个构想。”
桑充国苦笑着摇了摇头,用只有程颢一个人听得见的声音说道:“这也是子明的构想。博物系与子明的观点,不谋而合。”
“啊?”程颢大吃一惊,道:“这只是一种构想。构想未必可以付诸实现——当年隋炀帝修运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子明应当有别的办法,他总能想到一些更好的办法。”连桑充国也知道这样的工程有多么浩大。
“司马君实一定会反对。”程颢自我安慰道。
“司马君实自然不会轻易同意。便是苏辙,也未必会同意。子明若要开始这个计划,就一定会先说服苏辙。”桑充国的声音压得更低。
台上的学生继续慷慨激昂的演说道:“……从汴京到江陵府,到潭州,到广州,所有主要城市,用陆路与水路连结起来,在军事上,可以加强朝廷对南方的控制,使更多的蛮夷归化,成为编户齐民;在财政上,便于漕运的畅通。更重要的是可以有计划的向南方移民,将中原的耕种技术传播到南方,十年之内,可以初见成效;五十之内,可以克建小功;一百年之后,国家坐享其利……”
程颢摇头叹道:“这些学生难道真的只见其利,不见其害么?隋炀帝之事,不可不惧!不可不惧!”
石府。
苏辙吃惊地望着石越;蔡卞也觉得不可思议,道:“仅仅是修葺、拓宽从汴京到广州这一条官道,若用十万民夫修葺,以一个民夫一天十文计算,五个月就是一十五万贯,还有工具、材料、运输等等开销,五个月完工,就要四百万贯到六百万贯,如果拖到一年……这还仅仅只是一条官道,若要完成参政的构想,下官认为那笔开销,不会低于大宋七到八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唐棣几乎怀疑石越是不是因为阿沅的失踪而导致精神恍惚,在国家财政并不是十分乐观的情况下,提出如此庞大的计划——构建一个几乎遍布整个南方地区,以及部分北方地区的水陆交通传驿网——虽然说是“长期”的计划,也已是耸人听闻。他委婉地说道:“子明,我们可以等上几年……”
“子由、元度、毅夫,你们先听我说完。”石越向陈良打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