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6 / 6)
一一接见。在此期间,石越一直陪在皇帝身边,向皇帝介绍这些官员的能力与声誉,向皇帝提供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让无数人羡慕的美差。但在迩英殿一天站上九个时辰,中间连吃饭都不敢放肆,无论什么样的美差,同时也必然变成一种苦差。
所以,当子时的钟声响起,石越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学士院后,一向习惯自己照顾自己的石越,也没能抵制住眼前的诱惑——他听之任之的让皇帝特意分配来照顾自己的太监脱掉了自己的靴子,伸进温热的清水中——让一个太监给自己洗脚,的确是一种奇特的体验!石越没有忘记在心里讽刺着自己。他看了那个太监一眼,见他年纪轻轻,长得白净高大,竟有几分英俊,却不知为何来做这种贱役,当下竟忍不住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内侍连忙尖着嗓子答道:“回学士,小人叫童贯。”
石越早已疲惫得迷迷糊糊,一时也没有听清,反问道:“童贯?这个名字好熟,我以前见过你么?”
童贯谄笑道:“小人进宫不久,还是第一次有幸见到学士。”
“哦。”石越正要闭目养神,忽的灵光一闪,双脚一个哆嗦,腿一伸,竟把水盆蹬得老远,热水流了一地,“童贯?”他倦意全无,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不可思议地问道:“你就是童贯?”童贯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还以为什么地方没有服侍周到,忙不迭地道:“学士息怒,学士息怒。”
但饶是石越如今已是“见多识广”,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蔡京……什么各式各样的人都见过了,但一个直接造成北宋亡国的大奸宦,忽然出现在自己身边,替自己洗脚,自己还浑浑噩噩的没有反应过来——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其刁诡的事情。看着眼前的这个家伙,想着他的种种“劣迹”,石越竟是呆住了。半晌,他才哑然失笑,“管他是不是童贯,现在他又能有什么本事为恶?”但心里却毕竟有着一种偏见,当下只冷冷说道:“方才水太凉了,去换盆水吧。”
“小人立即去换。”童贯连忙答应着,谄笑着捡起盆子,轻轻退了出去。
石越望着童贯轻轻走出门去,方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和各种人打交道的。和童贯相遇,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吧?“只是,不知道这时碰见这个阉人,究竟是凶是吉?”石越心中自嘲的想着,“碰上这种东西,估计不会是什么吉事。”
石越这边困在禁中出不来,为了避免给人口实,也不敢递消息。外面潘照临等一干人也忙得四脚朝天。七天的时间,无论能不能找到石珍,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潘照临定下的策略第一就是“撇清”。只要能证明石越与这案子无关,案子什么时候破都不重要。好在石越亲戚并不多,家人门客也有限。这些人的名籍田产,很容易厘清,排除掉这桩嫌疑之后,石越的嫌疑就洗去了一半。
另外就是要设法找到石珍伪造的印信,只要证实是伪造的,那案子虽然未破,但石越亦可以立时由嫌疑人变成受害者——至少皇帝在心理上,会倾向于相信石越。从政治上来说,这就完全足够了。这些印信流落在各州县的官员手中,但都远在广西,调过来核对已来不及了,而蔡确又指望不上——蔡确接过这桩案子后,只是简单的询问过沈起、王焘之后,就发文给桂州苏缄,“耐心”的等待那边移来石珍和涉案文书档案,他的心思也许是放到了官制改革之上,也许是另有隐情。总之他有充分的理由暂时不去搭理此案,别人也拿他无可奈何但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潘照临就坚信,不管这个构陷是怎么来的,沈起手中于情于理,都会保留着这些伪造的印信,除非他傻得愿意自己去扛全部的责任。他通过田烈武寻来东京最负盛名的几个小偷,于是沈起被软禁的驿馆,多了几个梁上君子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