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万元户(2 / 3)
点又问了伟波哥哥的情况。听说伟波也读了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很不错,感到十分开心。
还有,小龙港也在坚持练习书法,学习也很努力。
当年,他们可是“四人组”哦。
一想起上小学一年级时,在班里偷着吃肉松的情景,就很怀念。
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味道还留在心里。
邓虹还提到了教美术的裴老师,说他也调回南方老家了。
黎元元一阵感慨。
不知道那个裴老师,是否还在画画?
他画的那幅伟人像,是不是还挂在学校的大礼堂里?
想想读小学时,那些学才艺的日子,多有趣啊。
可惜,她的小提琴没能坚持下来。
回到沪上后,就再也没那个条件练习了。倒是伟波一想起来,就抱着手风琴站在走廊上,拉两下,可到底只是业余水平。
而伟民和伟军,一直喜欢吹口琴。
可学习一忙,也很少听他们吹奏了。
这会儿,奶奶已经做好了晚饭。
蒸了两笼素包子,熬了一锅大米稀粥,外加一碗青菜炖豆腐和一碟小咸菜。奶奶笑着说道:“开饭了,不用等虹虹的爸爸和妈妈了,他们去医院了,晚上不回来吃。”
黎元元和邓萧吃了晚饭,就和爷爷奶奶告辞,准备返回学校。
临出门前,奶奶拿了四个石榴,给她和邓萧一人两个。
还叮嘱他们:“吃慢一点,这个东西吃多了上火。”
在胡同口,黎元元和邓萧上了公交车。
俩人并排坐在一起,靠得很近。
邓萧的心“咚咚”地跳了起来,黎元元也是美滋滋的。
她可是和一个万元户坐在一起哦。
八五年的万元户可不得了,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几十块钱,一年下来也不过四五百块。万元,那是个巨大的数字,放在一般家庭是难以想象的。
到了学校。
邓萧把元元一直送到宿舍楼下,看着她进了门厅。看到七楼那个挂着窗帘的窗户上,映出了一个短发的剪影,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过了开学季,女生宿舍楼就封闭了。
以后即便想上去,也上不去了。
不过,他已经和元元约好了见面的地点。每周六下午,在学校的东名湖畔见面。他从医大那边骑车过来,半个小时就到了。
另外,星期天和她一起回家吃饭。
黎元元一推开寝室门,就听到“哇”的一声尖叫。
把她吓了一跳。
抬头一看,上铺和下铺的女同学,都笑嘻嘻地看着她。说她中午刚走,就有一个姓谢的男同学来找她,个子高高的,头发卷卷的,看着很洋气。
黎元元一听,就猜到了那人是谢海宁。
她在信里说过,今天到校,想不到他会跑来看她?同寝室的几个女同学打听了半天,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来了,才算作罢。
第二天上午,班里开班会,领教材,发饭票和菜票。辅导员老师还通知大家提前准备一下,下周二竞选班干部。
下午,就开始正式上课了。
两节大课,一直上到下午四点半。等到下课时,一出公共教室,就看到一位高个子男生正站在梧桐树下,望着这边。
他穿着一身灰白相间的条纹T恤,一条蓝裤子,脸上的神情淡淡的。对同学们扫瞄过来的目光,视若无睹。
他,正是谢海宁。
见了元元,就快步走了过来。冲着她笑着点了点头,低声说道:“元元,走,我请你吃饭!”
黎元元在同学们的注目下,和谢海宁一起离开了教学区。
晚饭,是在学校东门外的一个小饭铺里吃的。
谢海宁要了两盘门丁肉饼,和两碗酸辣汤。这是地道的京城小吃,味道很正,尤其是门丁肉饼,是用牛肉馅做的,趁热非常好吃。
谢海宁说,这是才拿到的一笔稿费,够吃好几顿肉饼的,等下次叫了邓萧一起来吃。黎元元也不客气,一连吃了四个,才住了嘴。
俩人聊了聊创作,又踏着夕阳在东名湖畔走了走。见天色已晚,谢海宁这才挥手告辞,乘车返回医大。
大学里的生活开始了。
这个时代的大学校园,充满了青春活力。文学社、诗社、朗读社、论坛讲座、周末舞会、合唱队,遍布校园的角角落落。
而黎元元对这些倒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她很忙。
每天忙着听课、搞创作,还要忙着写作业、写信。
中文专业,是一个充满浪漫而又颇为枯燥的专业。说它浪漫,是因为和形形色.色的文字打交道,说它枯燥,是因为要按照既定模式交作业。
有些严肃作品,简直乏味到了极点,只要一打开,随便翻两页就能睡着。可学生们还要对着这类作品,写出相应的文学评论来。
对于回炉再造的黎元元来说,却是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