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住洋房(2 / 3)
作息规律。放学后,就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看书,练练大字。除了吃饭很少下楼,就像个影子一般,安安静静的。
平时,与其他人照面的机会也很少。
早晨有保姆做饭,她上学走得早,就提前吃了。那时,外公刚刚起床,小阿姨和外婆还在卧室里睡懒觉。
中午,她在学校里和伟民哥哥一起吃食堂。
只有晚饭时,才能在餐桌上看到外公、外婆和小阿姨。
回来后,她和邓萧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可一搬家,收信就不那么方便了。
在学校里,她不想同学老师知道,所以收信地址还是电影院招待所。
她想,自己每个星期六回家,在家里住一晚,也好和田爸爸王妈妈说说话。这样星期天,还能和小娘舅一家避开来。
她住的房间,就是小娘舅结婚以前住的。
小舅妈听说后,暴跳如雷,一看到她就瞪着两只乌鸡眼,对她的敌意显而易见。
可她就装着看不见。
这时候,她隐隐意识到了,外婆让她住进来,就是为了刺激小舅妈。听说,小舅妈想让她小女儿搬过来住,却被外婆一口回绝了。
看得出来,婆媳二人的关系处得不太好。即便外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说话也细声细气的,可眼里的鄙视却若有若无地流露出来。
而小娘舅,是个和稀泥的。
对老婆又爱又怕,惟命是从。
再说,他一向认为家里的一切将来都是他的。
对元元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
黎元元对他们一家四口也不感冒。
两个大人,没个长辈样子。
两个小孩,又吵又闹,还喜欢进屋翻东西。一开始,写字台的抽屉没有上锁,结果邓萧和几个同学的信被翻了出来,拆开来,扔得到处都是。
那天晚上,她一回来,就看到楼下茶几上放着几封信件。外婆坐在沙发上,一边打着毛线活,一边看着电视。
见了她,轻轻地暼了一眼,细声细气地说道:“元元啊,你小表弟不懂事,把抽屉翻得乱七八糟的,保姆才收拾好,不要介意啊?”
黎元元一听,火就上来了。
可看到外婆眼里的那种暧昧,心知她偷看了信件。她强压着怒火,笑着说道:“外婆,没关系的……”
说着,拿着信件,就上楼了。
自那以后,她备了一只木匣子,专门用来存放信件,并在匣子上加了一把锁。心说,写字台是人家的,不好上锁。可匣子是自己的,想就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时,她能够体会母亲徐玉姗的心情了。
自小就被送到沪上,住在外婆家里。
几个舅舅就不用说了,都是怕老婆的,那舅妈们能给她好脸色看吗?还有表哥表妹们也把她视作外人,就像来讨饭的。
家庭环境,可想而知。
后来,才会养成了那种敏感而冷漠的性格,对谁都不是很亲近,客客气气的,总保持着一点距离。甚至还影响到了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
邓萧得知后,很是担心。
他在信里写道:“元元,以后来京城吧!天高地广,这里更适合你。”黎元元捧着信,一连看了好几遍。
萧哥哥是懂她的。
他们都是在边疆那种开阔地里长大的孩子,已经不适合大城市里的那种精明和算计。
她想,以后就去京城读书吧?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年底。
这时,她的初中同学康君华也回到了沪上。
还按照信中的地址,倒了好几趟公交车跑来看她。
听说,她住在花园洋房里,真是羡慕得不得了。说自己挤在奶奶家里,每天晚上睡在阁楼上,一翻身楼板就“嘎吱嘎吱”响,把大家都给吵醒了,搞得她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生怕遭人白眼。
唉,这日子过的,真不如呆在边疆好啊。
那时候,活得多痛快啊!
黎元元也是感慨万分。
千里之外的边疆,已经越来越遥远了。
对那种田园般的生活,唯有留恋不已。
元旦这天,黎元元收到了谢海宁发来的信件。
说家里一直在跑调动,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了。还有,场部保卫科那边,也找到了路子,到时候办理户口迁移时,可以帮个忙。
放了寒假,谢海宁一家果然回到了沪上。
为了返城,谢主任和宋干事连公职都不要了。回来后,就在“儿子”的指导下,在弄堂口摆起了地摊。
他们家也跑了路子,把两个孩子在双方父母家里一边落了一个。以后,也不在一个学校里读书,倒没人关注那么多。
春节过后,宋阿娣带着谢海宁,来田根宝家看了看。
和老田、慧珍聊起彼此的近况,也是感慨良多。
相比起来,她和老谢回到沪上,舍弃得更多一些。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