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打腰鼓(2 / 2)
套。
这么大一笔支出从哪里来?
另外,去哪里做这么多腰鼓?
学校里开会一讨论,就有老师想出了一个点子。
十九连演出队不是有两对腰鼓吗?可以拿那个做样子,改成适合学生们的小腰鼓,然后让营部出面,发动连队的木工房比葫芦画瓢,不就做出来了?
与会人员一听,纷纷表示赞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张校长就带着辅导员一起去了营部。他们找到吕营长做了工作汇报。吕营长考虑了一下,说开会研究一下,争取明天就给予答复。
营部的效率很高。
当天下午,就有了结果。
这个设计任务,就交给了十九连的木工房,要求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做出样品来。验收合格后,学校里就下单子,而这笔支出由营部从宣传费里调拨。
张校长和张辅导员听到消息,都松了口气。
这个腰鼓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可接下来,细细一想,万一木工房做不出来怎么办?
张辅导员一着急,突然了想起了那个大名鼎鼎的“小木匠”。于是,就跑到营部,向吕营长推荐了一下三连的木工房,说是里面有一个能工巧匠,厉害得很。
她一直以为那个“小木匠”在木工房里工作,要不然人家为啥都叫他“小木匠”?
吕营长一听,也对。
多一个渠道,更保险一点。
再说,等到下单时,一个连队的木工房也忙不过来。不过,考虑到材料和质量,订购牛皮的时候,要统一标准,否则做出的腰鼓会出现偏差。
张辅导员点头称是,还是吕营长考虑得周到。
殊不知,最后还是做出了两种鼓来。
当然,这是后话。
春天里的欢乐多。
黎元元在玩耍的同时,也没忘了学习。读书会上,她和邓萧哥哥一起听听讲座,看看杂志,谈谈感想。而她的写作计划,也继续进行着。
现在,她搞的这个“副业”,已经有了第二笔收入。
在三月中旬,邓萧收到了邮局发来的汇款单,是《少年文艺》出版社邮寄过来的那笔稿费。那时,田爸爸正好要骑车去场部,想到照相馆里看看。她就把那张汇款单和两枚私章都交给了田爸爸,拜托爸爸给代领一下。
田爸爸从场部回来后,就把那九毛五分钱给了元元。可元元一转手,就塞给了王妈妈,把王妈妈高兴得眼泪差点落下来,于是就答应元元,帮她保管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到了三月底。
这时,冻土早已融化,柳树枝条也透出了一点绿意。
这天,邓萧收到了《故事会》编辑部发来的一封信件,通知“刀剑啸”同志,他所投的两份稿件已经通过评审,计划在五月和六月刊登,请注意查收稿费云云。
这个消息,令黎元元兴奋不已。
这一回,稿费终于突破了贰元大关,一共是二块三!
等拿到了稿费,要好好请请客,一定要拉着邓萧哥哥吃一顿好的。今年和去年不同,“巴扎”开放了,只要口袋里有钱,想买点好吃的还不容易?
这天放学后,黎元元坐在窗前,一边畅想着,一边流着口水。
她想,如果能去赶赶“巴扎”就好了。
看看现在,天气暖和了不少。
沙枣树都恢复了生机,枝条也开始返青,透出了一点灰绿色。等再过几天,地里的苜蓿尖尖就要发出来了。
又到一年一度,吃嫩苜蓿的季节。
她不禁想起了去年春天,王妈妈带着她和几个小哥哥一起下地掐苜蓿尖尖,挖鲜蘑菇的情景。那天她过生日,田爸爸包了素馄饨,味道鲜美得到现在还记着。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自己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
她就要满七周岁了。
去年过生日,邓萧哥哥和小龙港都送了她礼物。
可今年,她却把小龙港的生日给忘了。
那天还是小龙港不停地提醒她,她才想起来小龙港过生日,于是送了一个塑料封皮的笔记本给他,鼓励他好好学习。
还有邓萧哥哥,什么时候过生日啊?得打探一下。
黎元元想着生日的种种。
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吃的上面。
今年过生日,田爸爸会做啥好吃的?
现在有“巴扎”了,是不是可以趁着新鲜,好好吃一顿苜蓿馅的菜肉馄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