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5 / 6)
欢装模作样的,拿拿架子,可心底还不坏。尤其是小龙港回来以后,喜欢和小元元一起玩,偶然会带着孩子过来坐一坐。
这天黄昏,王慧珍刚刚收拾好碗筷,家里就来了一大帮子知青,叽叽喳喳的,热闹得不行。
原来,轮到她家做东了。
沪上知青们有个习惯,喜欢各家都去串一串,打打牌,聊聊天,以示亲热。
“元元妹妹!”小龙港戴着小帽子,套着脖套也跟着爸爸妈妈来串门子了。
“哎呦,小龙港哥哥来了!”
黎元元穿着一身红毛衣从套间里跑出来,和三个小哥哥一起,向来的叔叔阿姨们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小龙港和几个小朋友,进了里间。
外间的炉子,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知青们都脱了外套脱,穿着毛衣拉开架势,准备打扑克。
一说打牌,田根宝就是个积极分子。今天来得人多,就用四副牌打“争上游”,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一玩。
说话间,桌子就拉开了。
沙发上、凳子上都挤满了人,一动都头碰着头,脚碰着脚。就算是这样,还有三个知青只能在一旁围观着,因为实在是挤不下了。
王慧珍一向是个开朗的,在外人面前也很照顾田根宝的面子。
她掂着铁锅,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玩啊,我来炒香瓜子,一会儿大家磕着瓜子,打着牌开心一下嗳!”
说着,从柜子里找出了半口袋瓜子,用簸箕簸了簸,就倒了半锅。然后,把锅放在架子上,高高地支起来,一阵小火慢炒,屋子里就飘满了瓜子的香味。
几个孩子闻到味道,都从里间跑了出来,眼巴巴地围观着,恨不得立刻炒好开吃。
炒瓜子需要耐心,不停地翻炒,这样炒出来的瓜子才好吃。王慧珍屏着气,一边翻炒着,一边让元元和小龙港他们几个先尝尝味道,省得炒过火了。
半个小时后,半锅香瓜子终于炒好了。
王慧珍端起来,先倒在大盘子里,冷一冷,这样吃起来才更香更焦。这种油葵,个头小,抓一把能吃好半天的,别看只炒了半锅,足够这么多人吃的。
可她还是小看了沪上知青嗑瓜子的水平。
只听“咔嚓咔嚓”一阵声响,不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瓜子丢到嘴里,门牙一嗑,就看到瓜子皮直往外飞。
不一会儿,地上就是一层。
尤其是那个杨淑芬,嗑瓜子的技术,就像她轧衣服一样老练。一手抓着牌,一手丢着瓜子,嘴巴里面吐着皮子,一点都不耽误。
黎元元也看呆了。
杨阿姨这嗑瓜子的水平,可真不一般嗳。
还有那个姚叔叔,也是快得不行。
这时候,她终于知道小龙港那个吃嘴的毛病是从哪里来的了?
这百分之百就是遗传啊。
正热闹呢,就听到“咚咚咚!”有人敲门。
屋子里顿时静了下来。
“谁呀?”王慧珍赶紧走到门边,压低了嗓门问道。家里正打牌呢,得先问问外面是谁?得防着连队里来纠“不良习气”。
“慧珍啊,是我!”一个清脆的女声应道。
“哦……是阿娣啊?”王慧珍赶紧打开了房门,把外面的俩人让进屋里。
“哦呦,是阿娣啊,怎么才来啊?刚才快吓死我们了,以为是民兵来了!”几个知青故作夸张地说道。
因为连队里开会时,一再强调不要聚众打牌,抓住了可是要点名批评的。虽然大家都在打,可谁也不想被抓个现行啊?
屋里的人,见宋阿娣带着儿子来了,都长舒了一口气,又嘻嘻哈哈地说笑起来。
“元元,这是你宋阿姨!”王慧珍笑着说道,“还有这个小哥哥,你也认识吧?”
“宋阿姨好!”黎元元一眼就认出了这个阿姨就是在营部篮球场上,见过的那位漂亮阿姨。她身边站着的,正是小班长谢海宁。
于是,大大方方地问了声:“海宁哥哥好!”
“哦,元元妹妹好!”谢海宁看着元元,也礼貌地点了点头。
这是他第一次和元元单独说话。
以前虽然同在一个班里,却从未正儿八经地说过话。
他总觉得,这个小姑娘在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却从来不愿意接近他,与围着他的那些小姑娘都不一样。
“哦呦,谢班长也来了!”田伟军听到动静,也跑了出来。上学后,他和谢海宁一个班,谢海宁还是班长,乔莎莎是副班长。
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抓了几把香瓜子就涌进了里间。
一二个坐在床边,嗑了起来。
谢海宁摘下毛线帽子,脱下棉外套,露出了一身灰蓝色棒针毛衣。圆圆的领口处,还翻出了白衬衣领子,看着格外洋气。
黎元元心说,这个小班长就是会打扮。
论长相,与萧哥哥不相上下,难怪有那么多小姑娘喜欢围着他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