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远景(4 / 5)
房子在颤抖,天花板上簌簌的往下掉灰尘。站在楼上的窗台上举着望远镜,强作镇定的注视着炮台的方向,普尔顿感觉到身体在微微的发抖。
实际上一个月前中国宣布出兵的时候,普尔顿就已经感觉到这是一场没有什么悬念的战争,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尤其是中国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摇摆,倒向任何一方都会打破平衡的地位,注定了欧洲列国是不会插手这场战争,而且还很有可能在后面推波助澜,甚至还要分一点好处。
炮击已经进行一个小时了,还有没停下来的意思。望远镜里远处炮台上,士兵们已经出现了慌乱的景象,进出的老百姓更是没了命的奔跑,很多当地土著已经开始拖家带口的逃离了。
“差不多了,让舰队靠上去,继续火力压制,命令陆战队准备登陆。”
战舰编队开始往岸边逼近,炮台上的大炮,在勉强够上距离之后,开始零星的发炮反击。一个半小时的远程炮火实在是太猛烈了,遭到重创的荷兰人,反击显得是如此的苍白。
登陆舰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往岸边开去,炮台上的炮火渐渐的把注意力集中到登陆舰上来。可惜即便是这样,炮台上的反击依旧让舰队炮火压的抬不起头来,实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十几艘停泊在港口内的大小战舰,更是不敢出头了,出来也就是来送死的。
随着登陆艇靠岸,海岸上的阵地上的枪炮声,似乎并不太热烈,甚至给人一种胡乱放枪的感觉。伤亡几乎没有出现,第一批登陆艇就已经顺利的靠岸了。陆战队士兵飞快的跳下船,在半腰深的海水中跋涉。
这样的一个场面,让李准多少有点感慨。三年前情报部门就已经开始收集印尼方面的情报了,其中涉及了方方面面,这一带的天气、海面潮汐情况等等,都在收集的范围之中。
有了充足的情报准备,这一次登陆作战才显得如此的轻松。当然这也和荷兰军队的数量已经装备有很大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中俄战争之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枪炮声渐渐的密集了起来,正在海水中涉水上岸的士兵,开始出现了一些伤亡,荷兰人的机枪突突突的在响着,听的人心里一阵发紧。一些小型战舰快速的顶了上去,利用速射炮压制阵地上的荷军火力。
第一批登上海岸的陆战队,快速的成散开队形。很快迫击炮就架设起来,咚咚咚的开始定点压制阵地上的火力点。
端着冲锋枪的陆战队员,快速的往阵地上扑上去,火力上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当陈国栋在望远镜中看见士兵登上一个阵地上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六个小时后,陆战队已经在海岸上建立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大批船只源源不断的将物资和人员运送上岸。
“可以通知国内后续的船队启航了。”
“呵呵,中原军区的一个军,加上陆战一师,足够扫平整个印尼了。”
天黑时分,马达维亚两岸的阵地上,荷兰军人的身影已经完全看不见了,陆战一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朝马达维亚市区挺进,陈国栋也告别了李准,开始带领他的师部登陆。
“什么?一天半的时间就彻底的占领了马达维亚?荷兰总督率部集体投降?”沈从云接到这样的战报时,开始严重的惊讶了一下,很快想起二战其间日本人在印尼也是轻松得手,当时的总督投降的也很干脆的事情来。觉得这种事情发生也就不算意外了。
小国终究是小国啊,一旦失去了制海权,就只能任人鱼肉了。荷兰人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这一招直捣黄龙的效果很好,接下来就要看怎么收拾那些土著了。
穿着笔挺的将军服,骑着战马跟在队伍中间,陈国栋脸上笑的合不拢嘴了。战斗居然顺利成这样,马达维亚外围的战斗,只是简单的两次冲锋,荷军就丢下武器跑路了,当部队进逼到城外时,总督大人普尔顿让人打着白旗出来,宣布投降了。整个战斗伤亡不到一百人,其中还有三十几个是登陆时弄伤的。
荷兰士兵拍着队伍出了城区,丢下武器后列队等待处置。按照国际惯例,他们是战俘,应该收到优待。陈国栋当然没有为难战俘的意思,只是把他们集中关押在荷兰的旧军营内,荷军的后勤人员甚至连关都没关,还负责给战俘们做饭。
假如只是简单的来保护侨民,一个陆战师已经足够了。沈从云自然不会满足于前一个目标,所以要全面占领,要增兵。
陈国栋和李准搞了一个受降仪式,李准接过荷兰总督递来的军刀后,舰队进入海港,陆战一师进城。
拍着整齐的队伍,以最威武的姿势买进马达维亚的市区时,前方传来一阵密密麻麻的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城区内只要还能走动的华侨,都涌上了街头,敲锣打鼓迎接来自祖国给华侨撑腰的队伍。几乎是大炮响起的同时,大街上已经难得看见当地土著的身影了,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命运,现在谁都没底。
华侨们在经历了一场苦难后,总算是有了扬眉吐气的一刻。这一刻每个人都在声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