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风波(八)(1 / 5)
新野。
自从张绣与贾诩把子女送入了武昌,两边的戒备完全的消除了,城门四开,内外的百姓来来往往,都是行色匆匆。
如今可是秋季,城外的大片田地都等着收割了。以前是害怕城外的兵马。大家不敢出去,现在的嘛,大家巴不得抢先出去。
因为,刘尚宣布了一条命令,城外的大军,将会帮助他们收割粮食。这可是件新鲜事,在百姓看来,只要刘尚的兵马不劫掠,就已经是顶好的正义之师了,谁敢奢望那些兵卒帮助他们收割稻谷?
可是偏偏,刘尚的兵马就是如此,如今的田野之中,最多的不是百姓,反而是挥汗如雨的士卒。许多的百姓,反而只能袖手旁观。插不上手,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充满了笑容。
甚至于,许多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端茶送水,也是忙的热火朝天。
城楼上,刘尚脸色淡淡,看着进进出出的百姓。心中有着一丝安慰。这些,都将是他的百姓!
贾诩恭敬的站在一边,眼神幽幽,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本来,他只是顺口提了一句,希望刘尚在新野的时候能够收拢一下民心。毕竟,这里曾经是刘表的治下,无论是张绣还是刘尚,都是外来者,百姓对他们,都没有太强的归属感。
可是仅仅是一句话,刘尚竟然就是整出了这么一个浩大的场面,就是贾诩见惯了风浪,心中又怎能不叹服。
或许刘尚缺点很多,或许,他还不是一个足够好的君王,可是光是从收拢民心这一点,贾诩敢保证,刘尚做得,无疑比曹操更好。
“主公。战马已经准备好了!”廖化跑了上来,恭敬的说道。
刘尚收回了视线,对廖化微微的点点头,又是看向贾诩,笑道:“文和,可愿意随我一起去看看?”
贾诩点点头。
刘尚今日要出去巡视。
毕竟,军卒与百姓是不同的,这种军民互帮互助,在后世看来没什么。可是在现在,实在是有些超前,刘尚也不能保证,自己手下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真能与百姓和睦相处。
所以他要走一走,看一看。顺便,也给新野的百姓留下一个好印象。
考虑到贾诩是个文人,刘尚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匹温顺的战马。太史慈甘宁等人早已经等到了外面,大家都是换上了寻常的铠甲,看上去就仿佛普通的将官一般,毕竟刘尚如今也是武侯,若是不少为装扮一下,恐怕沿途的百姓立刻就要跪下去一大片了。
一行百余人出了城门。刘尚看了看左右,问道:“哪里的田地最广?”
旁边的张绣想了想,笑着道:“若说是田地广袤,当是南面,那里靠近江水,土地肥沃,更是一村连一村,人口极为繁盛!”
“那我们就去那里!”
刘尚看了看方向,朝着南面走去。张绣急忙跟上,却是落后了刘尚一个马身。他很有眼色,虽然刘尚依然平等的看待他,可是张绣已经不自觉以下属自居了。
张绣的身边,更有一个文官。长的面貌威仪,一路上,都是他负责给刘尚讲解周围的农事。城外一片忙乱,到处都是充斥着田野的味道。
张绣说的没错,越是往南走,刘尚的眼中,金黄色的稻田就是越多,越密集。远远的,甚至能够看见许多的炊烟。袅袅的升上天空。
地面上,百姓行色匆匆,或者担着箩筐,或者背着背篓,更有许多的小孩子,满地里乱跑,捕捉着慌乱的青蛙,还有许多阿麻雀,成群结队的扑腾在里面。啄食着地面上的稻谷,然后,那些小孩子就是大呼小叫的冲上去,作出各种怪异的模样。
麻雀呼啦一声惊飞了,小孩儿大笑,又是追上去,一直把它们赶出自己的田野。刘尚看着看着,也跟着笑起来。
“今年的麻雀真多,看来,又要组织猎人围捕了!”张绣脸色有些厌恶,虽然已经上了刘尚这条船,可是目前的新野还是他的,看着这些麻雀肆无忌惮的啄食粮食,张绣的眼皮子都是抽动,他的赋税,可就是从这里面征收的啊!
作为向导的文官也是皱了眉头,点头道:“却是我失职了,主公放心,我回去后,就派人过来捕捉这些麻雀!”
刘尚却是摇头,摸着下巴,细细的看着那些麻雀,沉声道:“不用捕捉了。今年新野大丰收,恐怕与这些麻雀不无关系!”
“武侯何出此言?”那文官有些惊疑,害怕刘尚不明白他的意思,又是补充道:“我们每年有许多稻谷,就是被它们啄食的!”
刘尚微微一笑。心中个也是叹气。这就是时代的局限了,事实早已经证明了,麻雀非但不是害鸟,反而正是有了他们,谷物的害虫反而少了许多!只是这一切,古人还不是很明白罢了。
他想了想,看向那个文官道:“你叫什么?”
那文官也是机灵,急忙拱手道:“回武侯,我叫胡济!新野人!”
“胡济?”刘尚诧异的看了一眼身边这人,脑中模糊间也有些印象,似乎此人还是颇有才能。没想到,他竟然也是张绣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