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不服 (谢紫星璇玉万点打赏)(2 / 3)
“好!”秦歌这一次没有再犹豫,一口答应。郎官们也抬起了头,眼神炙热。
——
严安日夜兼程,赶到了豫章,见到了王恢。
王恢正在梁啸的菜田里忙活。天子给了梁啸一百顷菜田,梁啸也带来了不少种子,却没来得及张罗,就被派到南越去了。王恢在豫章屯田,闲来无事,就接过来了梁啸的菜田,带着亲卫营,天天在菜地里忙活。如今有些新菜刚刚上市,他天天尝鲜,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看到严安的时候,他很奇怪。“严君,你怎么又回来了?”
严安笑笑,递上天子手书。王恢不敢怠慢,连忙在旁边的水渠里洗净了手,这才恭恭敬敬的接过,仔细阅读。看完之后,他的脸色阴了下来,很不高兴。
天子否决了他的提议,要求他立刻做好进军南越的准备,还让严安再次出使南越。虽然天子没有说严安和梁啸谁是正使,可是看严安这副表情,显然是要以严安为正使。一想到严安经过豫章的时候,梁啸对他的款待,王恢便觉得严安太过份了。不仅如此,天子也未免太薄情。
剥夺梁啸的正使身份,这么做,对梁啸来说是不是不够厚道?不管怎么说,梁啸毕竟是有爵位在身的冠军侯,又有战功,而严安只是一个卖嘴的书生。
“天气炎热,此时出师,恐怕不太合适吧。”王恢收起天子手书,小心翼翼的掖进怀中。他对天子再有意见,也不敢对天子的手书不敬。
“什么时候出征,陛下并没有做硬性规定,这也是陛下给你手书,而不是正式下诏的原因。”严安笑容满面。“大行令,陛下对你可是信任有加啊。”
王恢皮笑肉不笑的咧了咧嘴,没有吭声。
严安早有准备,也不着急。他慢吞吞的说道:“大行令想必已经知道东郡大水的事?”
王恢点点头。
“出现天灾,人心惶惶,陛下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人心。大行令,陛下期望你和御史大夫为朝廷分忧,你可不能让陛下失望啊。”
王恢转过头,盯着严安,神情有些松动。他听得懂严安的意思,知道这事不是自己能拦得住的。不过,他仍然觉得立刻进兵不是上策。他是燕人,在长安生活了多年,已经觉得长安够热了。如今来到豫章,才知道长安的热根本不足一提。
这样的天气出兵,恐怕不用打仗,就会有大量的士卒中暑。
“严君,你是读书人,应该知道古人为什么以春秋为史。”王恢提起衣袖,扇了扇风,又瞅了瞅严安微乱的衣领。“你大概不知道这样的天气穿上战袍,再套上战甲是什么滋味。”
严安依然满脸笑容。“大行令,我虽然没有上过来阵,却也知道这样的天气作战的确不容易。不过,正因为不容易,才有机会出奇制胜,大行令,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王恢撇了撇嘴,脸色稍缓。严安见了,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王恢立功心切,在这么一件大功面前,他不可能不动心。严安鼓动如簧之舌,将他对天子说的那些理由又说了一遍,直到把王恢说得心动不已,仿佛南越唾手可得一般。
两人说得投机,尽欢而别。王恢积极备战,严安则赶往南越。
——
浈水旁,梁啸站在一座无名小岭之上,举着千里眼,看着秦歌等人在山林中奔跑,穿插。
知耻而后勇,郎官们被赵广的部下轻易击败,原本的傲气荡然无存,都憋着一口气,要击败南越人,以雪前耻。毋须梁啸再说什么,他们反思了双方的优劣之后,开始练兵。包括韩说在内,无一例外。
针对不熟悉丛林的问题,他们每天早上起来都在岭上跑步,上坡下坡,穿山越林,熟悉崎岖不平的地形。
针对丛林不便布阵的问题,他们将大阵化为两三人配合的小阵,一有空闲就在树林里对练。
为了解决战甲太重,战袍太厚的弊端,他们学南越将士穿上了竹甲、木板。
为了解决长矛大戟不适合丛林环境的问题,他们改用小盾、短刀。
经过十几天的苦练,他们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看起来不再那么笨手笨脚,跑起来虎虎生风,不论是向前突击还是向后撤退,互相之间都能做到同步行动,没有留下太多的破绽。
不愧是训练有素的郎官,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他们都比普通士卒强很多,进步之快,连梁啸都觉得惊讶,至少梁家亲卫部曲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郎官们苦练的时候,梁啸也没有闲着。他让荼牛儿、庞硕等人跟着郎官一起练习,实际验证桓远传授的丛林战要诀。他每天都要询问他们的训练成果,商讨得失。如果不是怕赵广生疑,他会亲自参加这些练习。
当然了,背地里,他下的功夫也不少。
梁啸放下千里眼,琢磨着进番禺之前找赵广再比一次。他知道,赵广也一直在郎官们的训练,应该也想再验证一下郎官们的水平。如何能验证郎官们的进步,又不至于让赵广生疑,这个度要掌握好。
梁啸正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