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后(2 / 3)
年纪的人,说话行动都要和缓些,平日里也要少操些心,有事只管吩咐人做,自己别理会才好,老年人本来心血亏些,思虑多了,就更不足了,张太太是太后的侄女儿,向来亲近,平日里来看望太后娘娘,要多说好话,烦难事就不要说了。”
赵如意何等精乖的人,虽然没有人提示,但看这局面就知道不对,皇帝脸上有点恼怒的迹象,但不严重,大约是占了上风,这人张嘴就提是和皇上说话发的病,就更明显了。她当然不会那么傻,去接皇帝和太后说话这个话茬。
所以赵如意给拖回到她身上,说:“千万别烦着太后娘娘,您多说些欢喜的事儿,哄的太后娘娘欢喜了,身子就好,有烦难的事儿您就去回皇上,皇上多看重你们家啊,哪里还能不理呢,只要不烦着太后娘娘,就是好事了,您说是不是?”
她也不容人插话,数落了一通,就坐下来给太后看诊,先看了面色,又两只手都仔细的诊脉,赵如意问了两句话,太后都不理会她,赵如意就歪着头想了想,才问太后近前伺候的人道:“太后娘娘早起是不是用了碗山参炖的什么肉汤?”
太后宫里的丫鬟大惊,她也不是第一次眼见这位赵姑娘诊脉了,可是还是不由的觉得她真神,诊出病来也罢了,这连太后娘娘吃了什么都知道,连忙道:“是,是老山参炖乳鸽,前儿晚上用了一回,太后娘娘说好,是以昨儿又炖了,是今早用的。”
赵如意就点点头,却没再说话,反而又去诊脉。
这个时候,太医已经气喘吁吁的赶了进来,进门一头撞见皇帝在那里,连忙跪下请安,赵如意道:“王院判您来了,正好,这是您的专长。”
在皇后治病的时候,赵如意就认得齐全这些御医了,还探讨过医术,这些人都是积年的老大夫了,开头看不起她,觉得小姑娘能治什么病,待探讨了两日,不由的便对赵如意刮目相看了。
御医虽是官场的人,但官不大,也不可能升成大官,且又算是专业人士,虽然也是各有打算,各有依附,但比起普通官僚来还是钻营少些,学术多些,且赵如意是侯门千金,医术再好,对他们的地位也没有威胁,说不准有些时候自己拿不稳的病症,能请来赵如意,医得好最好,就是医不好,那自己也还能少些责任呢。
须知伴君如伴虎,御医因为治病不好,被杀头治罪的都有,便不是皇帝,那些位高权重之人,也没有一个人是小小御医得罪的起的。
这会儿王院判听了赵如意这样一说,就道:“赵姑娘已经诊过脉了吗?太后娘娘这是怎么发作的?”
蒋玫又要说话,赵如意却比她快:“我已经诊过了,倒是瞧出了一点儿,王大人也来看看,我们参详参详,会诊一下,自是更准些。”
王院判自是规矩,跪下请了安告了罪就去诊脉,蒋玫瞅着空儿又要说话:“王大人,娘娘这是……”
赵如意道:“张太太不懂就回头再说吧,别扰了王大人。”
皇帝立刻便道:“母后既然不自在,自要清净养着,闹的这样只怕越发烦心。于桂你打发人请了各位诰命女眷到偏殿等候。”
蒋玫和燕氏等人不敢不尊,太后越发气结,她喊头疼是为了下台阶,但也没有忘了她的天然优势,皇帝与她争执,传出去就有不孝的议论,她当然很懂得利用这一点,便冷冷的道:“我气的头疼,王爱卿仔细诊治。”
一个气字,吓的王院判战战兢兢,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能惹得起哪一个?
眼见得王院判跪地诊了脉了,拿眼睛去看赵如意,嗫嚅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太后要下台阶,还要给皇帝留点儿首尾,自是以为太医看着太后这样,定然不敢说没毛病,自就顺着人说,动了肝火,怒气攻心什么的。
可是这会儿,有赵如意在,赵如意笑道:“王大人定然诊出来了吧?太后这些日子是有点恣食肥甘了,我摸到今儿一早好似就用了肉汤,问了一问,果然是山参鸽子汤。且前儿也用过。”
“是是是。”赵如意这节奏一带,王院判忙就顺着赵如意道:“山参固元培气,鸽子肉甘,原是上好的进补之物,只是太后娘娘上了年纪的人,凤体难免弱些,补的重了,反是承受不起的。”
横竖赵如意诊出来的这个也没错儿,有人先说了,板子就落不到自个儿身上了。
“还是王大人老道,这样一说我也就明白了。”赵如意笑道:“山参热气,鸽子又最为肥甘,补的过了,反助了痰湿,略兴奋些就觉得头晕目眩了。”
“皇上,先前这宫里在说什么呢?”赵如意开口问。
皇帝道:“原是朕来回母后,安郡王亲事订下来了,母后素来疼爱长寿,想必是欢喜的有些过了。”
“上了年纪的人最忌这些个,喜怒哀乐其实都是伤身的,”赵如意笑的好像这安郡王的亲事跟自己完全无关似的,道:“只是喜事自是免不了的,今儿只是凑了巧,暂时是不要紧的。只若是平日里饮食再仔细些,今儿就不会这样了,王大人,我看还是用几日药吧?只是终究药物伤身,还是饮食小心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