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反击 (2)(2 / 11)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晋军官兵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演示:在崎岖不平的旷野上,参演的12辆装甲运兵车风驰电掣地呼啸来去,卷起滚滚尘土。到达预定地域后突然急停,车门开处,全副武装的晋军官兵从各辆军车上鱼贯跳下,呐喊着冲向预设的目标,手中的96式半自动步枪连连击发,准确地击中远处的靶板。同时,12辆军车上的12挺96式通用机枪和数门82无后坐力炮一起射击,弹雨象狂风刮过,预设的靶板立时便被打得粉碎,消失了踪影…
简短的作战演示结束后,慈禧太后和朝中百官都看得目瞪口呆!想当初,康凡和梅香以及警卫营分别乘坐1辆SX2300和2辆“铁马”军车出现在京城时就带来了偌大的震动,如今,一下子出现了百十辆这种庞然大物,震动岂不是更为巨大?!
康凡首先打破沉闷,上前作揖说道:“恳请太后随下官乘军车检阅晋军。”
慈禧太后一边抚胸一边笑道: “吾心犹自狂跳不已,远观即可。”
康凡原本和煦的目光从慈禧太后的脸上移开后一下子变得冷气森森,“各位大人可有一试之意乎?”他边问边依次扫视刚毅、载漪、荣禄等人。
刚毅等人刚刚从震撼中缓过神来,此时俱是摇头推辞,不肯近前。
康凡冷笑,说道:“刚毅大人,下官素闻义和拳民刀枪不入、神术威猛,何不雇请些来与下官之晋军一比,试试孰强孰劣?”
刚毅摇头摆手:“康大人说笑了。”
康凡没再理会他,转身向慈禧太后作揖请示:“太后,下官预借宫中侍卫手枪一用,不知太后准否?”
慈禧虽然不明康凡用意,但因此时正在兴头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一名侍卫走上前来,把自己的史密斯?维森转轮手枪递给康凡。康凡接过,对着不远处的一块青石试射了两枪后,突然调转枪口对着晋军队列最前排的4名士兵连开4枪!围观众人立刻惊叫声四起,慈禧太后更是吓得差点从龙椅上跌下来,身边侍卫纷纷上前相扶,现场顿时乱做一团。
硝烟散尽,刚才那4名中弹的晋军士兵除了身体被枪弹的巨大冲击力撞得趔趄了几下以及胸前的军装上多了一块明显的枪弹烧灼痕迹之外,竟安然无恙!而且4名中弹的士兵居然俱是面不改色!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再者,康凡刚才射出的4发子弹几乎射在4名士兵胸前的同一位置,并且他射击的目标是由上千名晋军官兵组成的密集而庞大的队列,他就不怕伤及旁人?!这是何等精湛的枪法?康大人究竟是人是神?!
康凡面向刚毅,问道:“刚毅大人,晋军比义和拳民如何?”
刚毅在被强烈震撼之余如何还能说得出话来?
慈禧太后高声惊呼:“素闻晋军骁勇,然未曾亲见。今观之,真乃神兵也!”
康凡微笑着耍了个枪花,把枪还给侍卫,心里暗喜:天津一战后,晋军被民众传说的神乎其神,其中就有刀枪不入之说。这次的武力展示更证明了他们所传非虚,应该可以让刚毅这帮保守势力老实一阵子了,慈禧太后遣散义和团的谕令应该能够不受阻挡的执行下去。义和团被遣散后,刚毅他们就会失去政治工具,再想兴风作浪恐怕是没有那个实力了。只要自己牢牢握住慈禧这张牌,让她始终如一地为自己服务,那么,以后的事就会好办多了。
第五十一章 我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
此后的事实表明,慈禧太后的遣散义和团、保护各国在大清帝国的利益、缓和国际矛盾的旨意下达后,首先在京津地区被迅速执行,英美等国纷纷表示赞赏和支持,原本剑拔弩张的国内国际局势趋于和缓,一场利用宗教团体发动的政治运动逐渐平息。
朝廷内的一干重臣以及俄、日等国忌惮慈禧的态度和康凡与寿山的实力,已不敢轻易寻衅。而那些在大清帝国的西方传教士们通过这场义和团运动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可畏力量,再不敢像从前那样胡作非为,都变得规规矩矩了。
这样一来,康凡就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以战争换取和平,以武力展示实力,赢得发展时间,拓展发展空间。
“以你现在的实力何苦如此处心积虑。”朱迪说道。
康凡一愣,“你的意思是让我铲除拦路虎?”
朱迪笑笑,说道:“我只是看你太累,随便说说而已。该怎么做你自己看着办。”
康凡明白朱迪的意思,但他并没打算这样做。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大清帝国由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损耗和外来强敌的侵略,国力日衰,中国各族人民逐渐失去了对满族大清朝廷的信心,各个地方势力也已显示出分庭割据的苗头,历经30多年的洋务运动造就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几乎全被西方买办资本所掌握,大清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有效控制,发挥不出中央政府应该发挥的权力中心作用。
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于满族大清朝廷自身极端的腐败无能造成的,并且本来只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满族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