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V64(1 / 2)
苏州府尹本还留了活口, 奈何那些人全都是训练有素的死士,逮住没多久便吞毒自尽了。
昭和虽然心里知道是哪一班人马,但是从这些人身上拿不到证据, 便让苏州府尹自去处置,只整顿了人马继续上路。
秋容临死前要聂缙亲手葬她, 昭和便叫人在山谷的坡子上掘了坟将秋容就地安葬,聂缙撒上了最后一抔土。毕竟是朝夕相处四年的身边人, 昭和虽觉得她可恨又觉得她可怜。
聂缙想起她临死前说的那句话“我原以为我们都是一样的……”
他可以理解她心底的郁怒和不甘, 那些他都曾经经历过,然而,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他有昭和,心中有爱,而她的心中, 却是一片荒漠, 所以才会那般肆意的背叛最亲近的人、以最恶意的揣测去判断别人, 最后落得如此可悲下场。
因着这次将那些匪徒一网打尽,于路回京倒是十分顺遂, 苏州府尹令了铁甲护卫一路护送昭和等人回京, 路上肖小见这等架势也不敢招惹。
一路晓行夜宿, 到达京都的时候已是春暖花浓的三月,因着旅途的疲惫,大家都要好生的修整一下。
文光和蕊儿、来宝同阿吉一起陪在后宅里头,阿吉得尝了一回夙愿, 又有小伙伴的陪伴,性子比从前开朗了许多,镇日里可高兴着呢。
皇觉山上,山腰间的亭子上,一个身着素衣的女子临栏眺望。只见山道上一辆华丽的黄幔马车缓缓行驶,前后拥簇着不少人马向着山上的皇觉寺过来。
“娘娘,今儿皇觉寺可热闹呢。”
素衣女子微拧远山烟眉,转头看向身边的侍女莲蕊,问:“你可知道那来的是谁?”
莲蕊也身着暗青色素衣,神色却依旧活泼,饶有兴致的对她说:“我跟小尼姑打听过,是蔺贵妃来上香还愿来了。”
“是她?”她眼眸微转,再次转目望去,看这阵仗前拥后簇锦绣繁华的样子,倒是比她这个皇后出行还隆重。
她久离皇宫,看来宫中的情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叶思怡掐指一算,她离开皇宫已经三月有余,当初元和帝说亲自接她回京,如今日期已过,这蔺贵妃都来上香还愿了,那皇帝还没想着这里还住着一个皇后呢。
虽然并不期望回到那富贵牢笼,可是想起帝王的凉薄,到底让人心寒。
叶思怡自嘲的笑了笑。
如今,她就住在这半山腰的清净俺,因着皇觉寺时常有人来往,她住这边倒还清净些。
闲事看书礼佛,偶尔在山中走走瞧瞧,日子倒是比宫中过得自在。
莲蕊镇日在山里头闷的慌,还伏在栏杆边贪看那般人马,待得那般人马进了殿堂,便没得看了,不由得叹息一声。
叶思怡看她那副贪玩的模样,笑道:“瞧你跟猴似的扒在栏杆上,小心翻身掉下去,到底是宫里出来的人,瞧着太不像样。”
莲蕊一听赶紧缩回脑袋。
这时,山里头响起几声清脆的笛声,那笛声仿似婉转的莫非鸟鸣,悠扬动听,虽没什么曲调,却很是热闹饶有趣味。
莲蕊笑道:“这人不会吹笛子,曲不成曲调不成调,不像曲子倒像是鸟叫!要是我见着那人,肯定要数落他几句。不过倒是难得他隔几天就上山来吹一吹,每次吹的还不一样,倒是挺有趣的。”
叶思怡一怔,立在原处,定定的看着枝丫上的一朵粉红桃花,耳朵却专注的听着那笛声。
“哎,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原来是个书生!”
莲蕊激动的指着对面的山上汉白玉的亭子里那个身着鱼白袍子的年轻人,远远看去,乌发白裳,身姿如竹,很会惹人遐想,只是远远的看不清模样。
叶思怡心中一动,蓦然转身,鼻端有些酸涩,垂下了眼帘,乌黑的羽睫轻轻扇动,她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是他,三个多月以来,陪着她的,一直都是他。
这皇觉寺外人不得上山,他不得山路而上,却从对面的山头爬到了山顶的亭子上,吹着笛子,不敢吹出曲调,怕漏了心思,只是学着鸟叫博她一乐。
她自然是知道的,他第一次吹笛的时候,她就知道是他。
她轻轻的一笑,虽然心底疼痛却带着几分甜蜜,看向远方那鱼白长衫的男子时,浅浅的笑容中饱含着几分泪意。
“莲蕊,进去吧。”她转了身,山顶的清风吹起她的裙角,她只看一眼,多看一眼都是贪心。
夜色渐渐降临,庵中的蜡烛不够燃,叶思怡令莲蕊去寺中拿些蜡烛并桐油过来。
莲蕊沿着山路转过一个山坡,便到了皇觉寺那边,她瞧见寺庙门口还停着车马,觉得有些诧异,原来这位贵妃娘娘今晚还在这儿住宿呢。
寺里人都忙着奉承如日中天的贵妃娘娘,自然对不受宠的皇后侍女有几分轻慢。
尼姑挑了些成色不怎么好的蜡烛随意塞给莲蕊塞责,莲蕊瞧着她那副态度很是生气却也无可奈何。谁让她家娘娘没有皇帝做靠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