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升之路(3 / 4)
人上来,简直可说得上是一拍即合。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赵瑾之也激动起来。
陈老将军素来看重他,不吝提拔举荐,羽林卫之中,要论武艺,他赵瑾之胜过任何一人。这个机会,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准备的!
“听了清薇一席话,真如拨云散雾。”赵瑾之心下对清薇更加佩服,“这份眼光,恐怕浸淫朝事多年的老臣,也未必能有。”
“非是不能有,不过不能想陛下所想罢了。”清薇道,“在其他人看来,当务之急,是西南之患,是江南之危。然而对陛下来说,却并非如此。这些危机只要利用得当,于陛下而言,反能成为转机。既是转机,自然不必急切,可从容布置,得到最大的收获。”
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对那些朝臣来说,他们虽然在揣摩圣意,但更多的还是从自己的立场来看。没有人会去向“如果我是皇帝”这种大逆不道的问题。但清薇不同,她从前站在虞景身边,思考的角度从来都是跟他一致的。甚至可以说,虞景许多的思考习惯,都是在清薇的帮助之下逐渐树立。
如果要问这世上最了解虞景的人是谁,那必定非清薇莫属。就连周太后,也要稍逊一筹。但清薇在这件事上一直谨慎低调,但有动作也一定会隐秘而委婉。莫说旁人,就是虞景自己,也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这是清薇的自保之道。若非如此,之前江南的事,虞景不会始终没有怀疑过她参与其中的可能。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本来应该永远隐瞒下去的东西,却总会不由自主的在赵瑾之面前展露出来。当然,清薇首先确定了赵瑾之即便知道了,也绝不会对人言,这是最基础的信任,没有这一点信任,也就不会有后续了。然后,或许也是因为赵瑾之一直以来的表现,像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以至于清薇对他渐渐生出更多期待。
果然,赵瑾之听到她说出这等骇人听闻之言,却并没有惊慌害怕,反倒赞赏道,“清薇不必自谦,若不是你,这话恐怕也说不出来。”顿了顿,又道,“你放心。”
他没说放心什么,但彼此都明白这三个字的意思。毕竟现在他们所谈论的话题,本不该是这样两个人来谈。
跟清薇谈过之后,赵瑾之的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既然羽林卫赢面最大,那么接下来,就看陛下的选择了。继续奔走寻找门路,效果也不大。还不如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四军负责护卫皇城,守备宫禁,为皇帝出巡时侍从。但四军加起来数万人,当然不可能每人每天都去轮值,余下来的时间,多是在各自的校场上进行种种训练。
所以赵瑾之沉下心来之后,便一改从前的懒散,主动从找老将军手中接过了训练之则,开始每天在校场上操练羽林卫下属的卫率兵士。陈老将军一直想让他接手这些担子,难得他自己愿意,自然求之不得。在赵瑾之的高压之下,羽林卫中原本浮动的人心,也慢慢被压下来了。
孙胜等熟悉的人曾私底下问过赵瑾之,是否已经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但赵瑾之矢口否认,只督促他们最用心训练,不肯给一一句准话。
但是他相信,上四军截然不同的表现,皇帝必定会看在眼里,该选择谁,想来也很快会有决断。
几日之后,陛下陆续召见了上四军的将军们,各有夸赞和封赏。
陈老将军回来之后,便私下将赵瑾之叫了去,“陛下今日问我,羽林军中可有看好的后辈。我说了你的名字。”
赵瑾之心头一跳,“多谢将军提携。”
陈老将军看了他一眼,“你是一个聪明人,想来也该猜到陛下的意思了。这西南之战,如无意外,应是派遣羽林卫前往。本将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自然之友派你领军。军中诸事你都是娴熟的,也不必现在来教。我只有一句话嘱咐你:莫辜负了皇恩浩荡。”
赵瑾之闻言,郑重下拜,“末将谨记将军教诲!”
其实哪怕是年纪大了,但既然是个将军,谁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呢?但陈老将军却能够在猜透皇帝心思的第一时间举荐他,将这个机会让出来,这一点,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让赵瑾之怎不心怀感佩?
当初他被选入羽林卫,是陈老将军亲自擢拔。其后也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精心教导培养,这才有今日的羽林中郎将赵瑾之。如今又肯退一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在赵瑾之的心里,这位长辈,与自家祖父一样,都是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教给过自己许多东西的重要人物。没有他,也就没有今日的自己。
这份恩义,自当感佩在心。
陈老将军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老啦,能看到你们年轻人出头,心里也只有高兴的。往后得了空,别忘了时常来陪我这老头子喝喝酒,说说话。”
果不其然,次日便有圣旨降下,谕令羽林卫整军前往西南,震慑蛮夷,扬我大魏声威。而圣旨中特别提到,顾念陈老将军年事已高,特命羽林中郎将赵瑾之暂代领军职责,率军前往西南,即日启程,不可贻误。
这道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