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与君相诀别 (12)(4 / 12)
家军当成自己的私军,自己成了五十万军队的最高统治者了,因而,看见秦承嗣来“夺权”,钟韩旭明里暗里没少派人暗杀秦承嗣。
秦承嗣早先确实在钟韩旭手中吃足了暗亏,几次三番也险些没了性命,可惜他命硬,紧要关头总能化险为夷,安然脱身,让钟韩旭没少黑脸。
只是,尽管秦承嗣已然成功在秦家军中立足,手中也掌着可调令全军的虎符,可经由钟韩旭打理了十二年的秦家军,几乎所有高级将领都只认钟韩旭一个将帅。
养大了狗,狗要反过来噬主,这事情在秦承嗣诸人的意料中,因而,自秦承嗣十二岁起。秦家军内部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两方人马对峙之局。
这个局面到现如今也未曾被打破,只因钟韩旭一日还是弘远帝册封的征西将军,他在秦家军中就能占据第二高位,哪怕是秦承嗣,也绝对动不了他。
不然,动了钟韩旭,一来会让弘远帝觉得被臣子落了颜面。之后不定会怎么针对秦王府;二来。钟韩旭到底“临危受命”过,之前十二年也确实代替历代秦王,护的陇西边境安稳。很得陇西之地的民心。
若是秦承嗣一长成就要将他完全驱逐出秦家军,未免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嫌,会让战士和百姓们寒心,损及秦王府百年来的威望和美名。造成军民离心,内部分裂。
为防各种万一。钟韩旭还是被留在了秦家军内,且还是任着仅次于秦王之下的征西将军之职。
可惜,若说秦承嗣十二岁之前,钟韩旭这个征西将军还很成气候的话。在秦承嗣满十四岁,驱逐西域大军百丈之外,在边境筑起白骨城后。钟韩旭的气焰已经被完全压下。
秦家军中大换血,也是自那后。秦承嗣才彻底掌握了五十万秦家军。
察觉到钟韩旭有可能是弘远帝的人,这事情也是近两年才有的。
事情不是被秦承嗣和墨乙发觉的,却是被留在陇西镇守的墨己和墨庚惊察的。
在发现这个惊天秘闻后,两人迅速来信,商量让钟韩旭“无声无息暴毙”之道,最善情报分析,心思也最细腻的墨癸却是从这个消息中,更加怀疑起先秦王秦琼的死因来。
确实是死于瘟疫么?
未必吧?!
秦王秦琼的死因早先众人也曾怀疑过,可当时墨葵咨询过秦伯,得来的结果也是,——当时从西域运送过来的秦琼的棺椁,其中之人确实死于瘟疫,那人也确实是秦王秦琼。
由此这个怀疑被迫中断,却也都在众人心里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秦王府中诸人愈发怀疑秦琼的死因,是在秦承业乃是“九皇子”这一事情被揭破后。
在几个“墨”看来,弘远帝既然已经无耻到可夺兄弟之妻,将两人“奸.生子”设法塞入秦王府夺权,为何他就不可能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来?譬如杀了秦琼,让后续这一切都有机会进行下去。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西域犯边,正值秦王妃怀孕之际,那是秦王及秦王妃成亲五载才孕育下子嗣,自然爱重到不舍离开寸步。
秦琼本是上奏皇帝,由秦家军的镇边将军负责战争诸事,却被弘远帝以“这乃是他继位以来第一战,需大胜一场以鼓舞士气,振奋民心”为由,将之劝解到了陇西边境,继而,秦琼得瘟疫死在陇西。
既然秦琼去往西域是被弘远帝劝服的,又有后续的“九皇子”过继这个环节,那中间让秦琼暴毙,这一连串事情可不就顺城一条线了?
墨乙心中怒气汹涌,尤其是在想到,方才孙无极和他那名名为温酒的侍从,留下的关于弘远帝早先买通钟韩旭,让他谋害秦琼性命一事的证据,一股凉气从脚底心蹿上来。
原本他就觉得,当年那场瘟疫,死了太多在秦家军中担任要职的将军校尉,这情况未免诡异。
能想到钟韩旭此人有异,却苦于没有证据,如今,证据终于有了,可若贸贸然就让墨己和墨庚将钟韩旭从陇西秘密捆绑入京,这事情细想来却未免有些太冲动了。
当初主子决定仍留不成大器的钟韩旭在秦家军中,一部分原因固然是不愿污了秦王府的名声,绝大部分,也是不想妄动钟韩旭,让弘远帝察觉。
钟韩旭好歹是正二品的朝廷命官,且算是功勋卓著之臣,秦王是没有资格擅动的;哪怕给钟韩旭调职,都要考虑着是否会让弘远帝不喜,若果真将钟韩旭绑来京都,秦王府可算是和皇室彻底闹翻了。
陇西秦家军的钟韩旭,自然可让人易容代替,然这事情不被人发觉还好,一旦发觉,弘远帝怕是要对秦王府下死手。
走到这一步秦王府和皇室维持了将近三百年的“盟约”可就要作废了,而等着秦王府的,就唯有谋逆一条出路了。
墨乙微缩着瞳孔,想劝解主子再考虑考虑这个命令的可行性,可话到嗓子眼,他还是只说了“属下遵命”四个字。
这次的事情不是平常一些小打小闹可以比拟的,这是实打实的杀父之仇,若主子知情后,不做出点雷霆一怒的事情来,不查明真相为父报仇,只图一时安稳,